“中国未来五到八年将拥有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这些都是新型的中产阶级,他们消费能力超越普通的西方中产阶级,因为没有库存,所有跟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有关的产业,将来中国市场五到八年后都会占到全世界22%,甚至是35%。”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在“《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梁信军认为,过去海外对中国国际化充满一些戒心,很重要原因就是怕资源控制权的流失以及就业机会的流失。这样的眼光非常狭隘,中国投资者需要改变,外国政府监管部门也需要改变。
梁信军对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是看多看好的,这跟很多西方投资者不一样。尤其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自贸区设立之后,他对中国十年到二十年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充满信心,投赞成票。至于复星国际频频投资海外,是希望它最终能从中国受益,并不是分担风险。
在中国成长中受益,就要了解中国的增长动力怎么发生变化。梁信军认为,最大变化在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成长,什么样都阻挡不了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力。中国未来五到八年将拥有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这些都是新型的中产阶级,他们消费能力超越普通的西方中产阶级,因为没有库存,所有跟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有关的产业,将来中国市场五到八年后都会占到全世界22%,甚至是35%。22%是因为中国人口现在占22%,将来我们人口超过22%;35%是因为他们是新型的中产阶级,他们需要消费更多,跟中产阶级有关的所有西方领先的公司都值得投资。这可以称之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
梁信军还介绍了怎么样投资西方领先公司然后带回中国快速发展。他说,有三个领域:一个领域跟个人金融需求相关的行业,个人需求往往跟中产阶级关联。第二跟体验式消费关联的行业,包含旅游、文化、医疗、健康护理等等。第三个是消费得起的奢侈品。从这三方面找到海外领先的企业,投资于它,然后带回中国发展。他认为,可以用实际证明中国高增长完全可以覆盖掉欧美的衰退,覆盖掉还绰绰有余,因此这样的方式可行的。
中国金融行业的改变也带来了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个人的金融需求在爆炸式的增长。2、行业利润长期看会收窄,整个金融资源向有管理能力的金融机构集中。3、金融的创新特别是互联网金融。
在养老领域,对于需要付支票的地方政府和家庭来说养老是一个挑战。但是对于收支票的健康护理机构来说不仅不是挑战反而是机会。梁信军认为,有机会从西方引进养老、健康、护理方面非常专业的机构到中国发展和成长,并且复星也已经这样做了。
在梁信军看来,机会是短期的但又是非常现实的存在的。当前由于QE要退出的预期,实际上导致全球风险性资产都是下跌的,其中包含股票,也包含很多资源类的东西价格不高,通过公开市场投资可以成为这些公司数一数二的股东,协助它回中国发展。当然,也要清醒看到在发达国家当中例如美国未来的十年的经济会非常坚挺,它有非常良好的制造业,也有非常良好的金融机构,还有非常良好的能源补贴和创新能力,适当在美国布局一些资产是有必要的。
梁信军最后谈到,通胀威胁是摆在所有机构前面的挑战,日本已经把通胀作为一个目标管理,美国毕竟需要还那么多的债务,中国货币发行的速度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投资全球不仅仅是为了分散风险,也是现实考虑跑赢通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