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自营非标资产监管悬顶 平安、兴业领跌银行股
监管靴子尚未落地,银行股已风声鹤唳。
11月6日,A股再现银行股集体大跌。16家上市银行股价全部走弱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平安银行(000001)全天下跌3.73%,跌幅居前的还包括兴业银行(601166)、中信银行(601998)、宁波银行(002142)。
“一些银行通过同业业务、自营投资来绕信贷规模,如果监管层将这一块业务进行规范,将很大程度影响银行的收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称。
本报获悉,银监会正酝酿旨在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新政,包括将银行自营资金投向非标资产与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资产的行为统一纳入监管范畴,且参照8号文对银行理财非标投资规模控制的做法,对“自营非标+理财非标实施统一监管,且设定总额度”。
“今年银监会颁布8号文对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进行规范后,中小银行并不愿意放弃这块高收益资产,转而通过互买、腾挪等多种方式,将非标资产转至自营投资下。”一家城商行位于上海的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称。
据其介绍,自营资金接盘非标资产主要反映在商业银行“应收账款类投资”及“买入返售资产”项下,主要为信托受益权、理财产品、资管计划。
6日股价跌幅最大的平安银行,其上述两项资产从2012年开始暴增,今年三季度,在不少银行已控制同业业务情况下,该行9月底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仍同比增长32.54%;应收款项类投资更是继续暴增108.54%。
又以正在申请H股上市的徽商银行为例,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截至2013年6月末,该行买入返售资产由年初的381亿元飙升至少923亿元,占比由11.8%增至22.5%。而在2011年末,这项占比仅为2.1%。
本报获悉,此次监管层酝酿的监管制度中,更为严厉的是,近年来普遍兴起的同业三方买入返售业务有可能面临全面叫停的,同时对非标资产计提拨备。
“三方协议是这两年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崛起的主要推手。”上述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称。
此外,5日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首次以专栏形式重点介绍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于货币政策的扰动与潜在风险。
央行称,由于同业业务发展较快,近两年同业渠道在货币创造中的占比上升。2013年以来,通过同业渠道创造的M2一度仅低于人民币贷款,高于外汇占款和证券投资。由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易受季节性因素、流动性水平以及监管政策等影响,波动较大,导致M2稳定性受到影响。央行也剑指规范同业业务。
“如果监管层收紧同业业务,影响比较大的肯定是一些股份行,比如兴业银行等。”郭田勇称。
五年前,中型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约为15%,2012年末已达到25%,最高甚至达37%。主要通过银行间市场或场外市场以较为便捷的方式和较低的成本借入其他行短期资金,再通过期限错配投资于高利率的中长期资产甚至信托产品,中信银行副董事长陈小宪不久前在本报撰文称。
事实上,若监管层压缩同业业务,信托受益权融资也将随之大幅收缩,进而不可避免影响信托公司营收。A股仅有的两家信托公司6日股价同样走弱,安信信托(600816)当日下跌2.79%,陕国投A下跌1.22%。(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