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交款、月末考核、前期逆回购和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几项都必须从商业银行抽出现金的事项同时发生,致使商业银行流动性突然出现压力。这种短期事项只要央行伸伸手,释放一点短期流动性问题一分钟就解决了,完全不会影响货币政策取向,并使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而正常。
但是,中央银行没有这样做,他们和商业银行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其实,几个抽紧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事项,中央银行知道,商业银行也知道。商业银行希望央行到时可以释放短期流动性加以解决,而中央银行希望商业银行应当自行安排好流动性。这样的事情不难解决,只要中央银行明确告诉商业银行,你们要自己安排,央行不会在意“关键时点”上的流动性问题,那商业银行也就不再指望央行了。结果是,中央银行在未做任何预告的前提下突然停止释放短期流动性,反而收回流动性。
这属于惩罚性措施吗?惩罚谁?商业银行吗?我看远不止如此。这是在惩罚整个国民经济,捎带着也惩罚了股票市场。不是吗?货币市场利率的上涨将在更大幅度上拉高中国经济的融资成本,而本周一股市呈现大好势头,也被央行连续的紧缩动作摧毁了。凭什么?谁给央行如此之大的权力,可以无视整体经济的死活、无视股市上亿投资者的利益去和商业银行大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谁给央行如此之大的权力,可以允许货币市场利率每天上涨近百个基点?这是“儿戏”吗?
本周央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回笼了近1000亿元基础货币,但因为我们看不到外汇占款方面的收放数据,更看不到外汇占款是央行支付还是商业银行支付,所以根本无法判断中央银行到底有多大数量基础货币吞吐。但货币市场利率的快速拉升,却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相当紧张。这样的市况,是不是正在证明央行给出的结论:商业银行流动性比较充裕?我还是要问那句话:你们央行说的“流动性比较充裕”是在什么价格水平上的“比较充裕”?
货币收紧的同时,我们看到人民币再度大幅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周五开盘升破6.08。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接近商务部的人士处得知,商务部召开了一次内部座谈会。这位人士称,“会上各省市商务部门负责人表示第四季度外贸增速均放缓,尤其是处在转型升级中的沿海外贸大省谈升不易,保8压力大”。
实际上,今年外贸方向对中国经济增长(GDP)的贡献率依然是负数。这说明,人民币没完没了地升值已经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是,如果这样的升值可以达到中国贸易平衡也行,然而从今年以来的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的增量看,中国实际继续保持着较大的“双顺差”,贸易方向的顺差并未减少。
这其实是一个很坏的结果。人民币升值不能削弱贸易顺差,但贸易顺差却逼迫人民币不断升值,而进一步打压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还要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停留多久?我认为,中央银行一意孤行的做法实在令人费解,应当尽早全面检讨,以避免中国经济再陷困境。
(作者系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