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张庭宾:中国楼市泡沫破灭将发生在2015年底之前

www.yingfu001.com 2013-10-21 13:32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中国楼市很可能进入最后逼空阶段。

  过去的一两个月,可谓是中国刚需者最受煎熬的两个月,一方面看着楼价比2012年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看到房贷收紧,生怕未来付出更高的利息,其中更有很多人一直观望等待国家调控使房价下跌,却不想每次略有调整后暴涨更甚,终于被煎熬得快疯狂了,忍无可忍进入市场。

  这一幕与2007年中国A股何其相似,随着股价大幅暴涨,日开户数不断飙升,10万、20万、30万……这其中的很多人在一年前对股票毫无概念,甚至在3个月前仍对股市赚钱不屑一顾。可在上证指数5000点以上,他们终于经不起周围同事、邻居赚钱的炫耀,在羡慕嫉妒恨和懊悔心理的烧烤下,在铺天盖地的千载难逢的大牛市,在“死了都不卖”的鼓噪中,终于把省吃俭用多年积蓄的财富投入股市……从此就被套牢在高高的山岗上。对于主力来说,这就是逼空散户,他们就不停地推高股指,直到最大规模散户最后疯狂买入来接盘,他们才从容撤退。

  所不同的是,与中国A股的超级大牛市发展了2年相比,中国房地产的牛市周期要长得多,从前一个低谷1998~2000年开始,从2003年前后开始复苏并一路上涨,虽然经过了2006年宏观调控、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股灾、2011年的再度房地产调控后,可谓每挫愈奋。今年8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再度有69个城市房价同比上涨。其中,北京房价同比涨幅为19.3%,居全国之首。广州和上海房价紧随其后,分别上涨了19.0%和18.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五大中国城市在世界最昂贵的房地产市场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了东京、伦敦和纽约,美国《大西洋》杂志写道:世界上十大贵的让人难以承受的房地产市场中有七个都是中国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天津、广州和重庆。如果按照两个最常用标准,中国楼市泡沫都极为严重: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普遍在25倍以上,而房产的售价与月租价之比也普遍达到了500~600倍,甚至出现了超过800倍的。

  尽管如此,无数预测中国楼市将崩溃或大跌的观察家都碰壁了,即便是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也不能避免,他曾准确地预测了2002年美国科技股泡沫和2007年美国楼市泡沫破灭,而对中国楼市,他曾在2009年和2011年两次警告中国的楼市泡沫,但现在中国楼市以再度上涨对他还以颜色。

  那么,中国楼市真的能摆脱经济规律,就像空中楼阁可以摆脱地心引力,会让席勒们改写经济学吗?

  中国楼市泡沫的确有相对特殊之处:一、它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土地财政的来源。二、中国的婚嫁习俗,让房地产商可以像姜太公那样,即使鱼钩很高,离开了水面,丈母娘也有办法逼着新郎和婆家人,像鲤鱼一样跳出水面去咬钩。三、在人民币的升值周期中,国际热钱的涌入将会推动楼价上涨。

  在过去一年的楼价上涨中,我们可以再一次清晰地看到地方政府的推手——减少了土地供应,推更大的地块,以刺激高地价的诞生。9月初,新鸿基以总价217.7亿拍得上海徐家汇中心项目地块,为3年来全国总价最高。北京农展馆北路8号地块被融创竞得,楼面单价达7.3万元/平方米,成为全国楼面单价最高。这就使土地的价格高过现房的价格,所谓面粉比面包贵,紧接着的逻辑是,这个楼面价再加上建安成本和房地产商的利润,则意味着未来更高的楼价。

  在这个游戏中,土地财政显然成为最大赢家,2013年前6月,全国306个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让金达1.13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其中北、上、广三地经营性土地出让金已超1739亿元,接近2012年全年1934.92亿元的水平。当然房地产商对此也喜闻乐见,因为与现在的面粉价相比,高价的现房似乎没有那么扎眼了,同时因为未来更高房价的威慑,刚性需求者心里更受煎熬。

  这就是笔者为什么多次说“中国楼市是个硬泡沫”的原因。这个“硬泡沫”何时破灭,也要看上述三个要素的变化:

  第一个要素,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角度来看,有两种可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一是地方政府职能完成转化,由“全能管制投资型”政府转变为“有限责任服务型”政府,成本大为降低,坦率地说,这在三年内不切实际;二是中央下决心以房地产税代替土地财政,估计也会受到地方的强力反对,更可能是在土地财政因楼市崩盘锐减后,才被迫全面转收房产税。

  第二个要素,中国婚房刚性需求大幅下降,而存量房因人口减少供给增加。短期内中国婚嫁习俗转变是不可能的。但值得重视的是,2015年,中国将迎来最后一个人口“生育高峰后遗症”和“第一个死亡高峰”。最后一个生育高峰是1982~1990年,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200万人以上,其中1987年的2550万人是顶峰,当年生的人今年是26岁,正当适婚生育年龄。其后一路下降到2000年的1778万人;而到2015年,随着1950~1975年高峰人口逐渐进入死亡年龄周期,中国将进入建国以来第一个真正的“死亡高峰”,这意味着住宅供给的增加。简言之,2015年中国婚房供需将发生重大转变。

  第三个要素,国际热钱何时从涌入转而大规模流出。国际热钱流入中国,有两个目的,一是在中国本土赚取更多利润,二是获得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汇率收益;而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美国何时进入美元收紧周期。现在热钱在中国获利空间已经大不如从前,人民币升值日趋缓慢。关键在美联储何时开始收缩货币,今年二季度,美联储暗示开始退出QE后,中国外汇就出现了净流出,新兴市场一度出现因热钱流出而酿成的股市和汇率危机;三季度,由于美国优先解决政府财政平衡问题,延后退出QE,9月中国外汇收支再转而为正。换言之,这个临界点就是美国开始正式退出QE,按照现在情况,美国仍有可能在今年11~12月开始退出QE,最晚应在明年一季度结束前。更不要说美国开始加息会引来美元复兴的主升浪时期了,这个时间点可能在2015年。

  在美国开始退出量化宽松的时候,美国还会同步推动中东石油危机的升级,再加上国际粮价大涨,会对中国形成严重的输入性通胀,会比2011年更加严重,这将推动房贷利率大幅攀升,使得更多房贷违约,会引发房价大跌,就像现在温州已经发生的那样。

  一言以蔽之,中国楼市泡沫破灭将发生在2015年底之前,未来一年将是楼市既得利益者对刚需者进行最后的逼空。你会在这个楼市“上证指数5000点以上”的时期买房吗?

  媒体:三中全会后楼市调控或采取釜底抽薪之法

  据香港《经济日报》昨日报道,文章指出,内地楼市近月再次炽热,中央看似按兵不动。新领导层强调改革着眼于“顶层设计”,估计三中全会后,楼市调控措施会采釜底抽薪之法,改革集中在土地、税收及体制方面。

  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公布数据显示,9月国内百城新建住宅均价连续16个月环比上升,同比升幅亦较上月扩大。在国庆长假期间,部分大城市楼市成交炽热,有形容指现今楼市再次进入“疯涨”阶段。

  发展商各师各法提高楼价

  虽然一线城市楼价被中央紧盯,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发展商仍是花样百出以提高售价,以北京为例,一些新盘就通过收取精装费来提高售价。业内人士表示,以清水房捆绑精致装修价格的做法正在大行其道,精装费最高者收取近百万元,在不出台新调控政策的前提下,需求旺盛,预期睇升,新盘增加的额外费用也很快被买楼者消化。

  究竟内地楼价会升到甚么程度,各人看法不同。不过,易居中国总裁丁祖昱指,因各城市房地产存量水平持续减少,不能跟上持续释放的市场需求,估计短期内楼价会持续上涨;但房产供不应求态势在四季度及明年会逐步改观,从而放缓明年房价的上升势头。

  对于中长期国内房地产市场形势,他认为,人口红利期结束将使未来房地产市场需求总规模逐渐减少,未来五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平稳期,之后可能出现局部调整。

  土地税收体制成改革重点

  对于炽热的楼市,管理层似乎没有大动作,不像以往一再出台调控措施来遏抑楼价。有分析认为,李克强一向强调改革应着眼于“顶层设计”,即是不再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形式来整顿市场,而是从体制上着力,根本性的去解决问题。

  分析认为,三中全会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改革力度之大将前所未见,其中包括金融自由化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而涉及房地产领域的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房产税改革、地方税收改革等,这些改革都是要相互配合才能成功,这正是为何中央暂时对楼市按兵不动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针对房地产市场,土地制度改革将是重头戏。目前由政府主导的土地征管交易方式,是造成十年楼市调控无果,房价愈调愈高的重要原因。估计未来要取消各级政府的土地储备制度,国有土地、集体土地都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入市交易,土地制度改革是房地产调控的釜底抽薪之举,是遏制高房价的治本之策。

  更重要的是,这将改变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令房地产市场绑架经济的畸形现象。当然,要将土地出让这块肥肉从地方政府手中拿过来,必然会遇到很多阻力,绝对不容易,这要考验中央改革决心与能量。

  征收房产税限购政策退出

  其次,业界估计税收将在房地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房地产调控手段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双双提到“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因此,三中全会后征收房产税是必然之举,至于到时如何征收将会明朗化。

  虽然,有不少言论指征收房产税对遏抑楼市作用有限,过重的征税又会引来民众强烈反弹。不过,征收房产税的作用并非要即时压低楼价,重点在形成长效机制,将行政手段色彩较浓的限购政策等退出。

  再者,三中全会将形成新的基本住房制度体系,即:按照“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的框架思路,商品房市场主要以市场调解为主,主要是中高收入者的市场;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由政府提供帮助。政府将会把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作为长期工作抓紧抓好。

  当然,这些改革涉及不少人的既得利益,阻力必大,有多少可得到落实,将成改革成功与否的指标。(凤凰网)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