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诸多海外机构已有加速进场迹象。央行数据显示,中国三季度外汇储备增加约1600亿美元,创2011年二季度以来最高季度增幅。有分析认为,现在流入中国的美元资金主要来自投资者,他们是跨过种种资本管制后将这些美元带入中国的。
QFII大宗交易数据似乎亦能印证上述判断。数据显示,今年9月,QFII席位现身大宗交易平台多达80次,共耗资34.2亿元,揽入2.4亿股银行、券商、保险等蓝筹股。
由于海外资金意在蓝筹,再加之包括险资在内的机构调仓换股引发的估值切换效应,这是否会引发四季度A股风格转换?
有持续关注外资的研究人士指出,与此前香港市场外资机构曾频繁减持内地银行股不同,最近一个多月已有十几家具备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在频繁增持民生银行(600016)、中国银行等内银股,近期外资机构对于内银股的评级也在向好。去年抢蓝筹场面仍历历在目,也许A股会再来一次短促的金融地产蓝筹股行情。
不过,有国内券商研究报告指出,在底线思维下,经济骤然失速概率很小,可控式降速之下进行“调结构”是主旋律。市场会引导社会资源向那些改革和创新的高效率领域配置,政府也会积极做好预期引导和政策配合,因此未来的配置主线是成长股和改革受益股。
对于周期股,杨力所在的保险机构也认为“没戏”。“今年保7.5%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四季度政府仍聚焦调结构。到了明年,经济年度增长目标可能再下台阶。因此,周期股不存在大的投资机会。”杨力说。(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