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为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应减持美国国债。他还提出了一个替代手段管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
李稻葵称,一个替代方案(尽管不容易实施)是,出售中国所持的美国国债的一半(大约1.2万亿美元),然后将资金配置到以下三个类别的金融资产:
首先,中国可以购买在中国市场开展经营、并在全球各地证交所上市的所有跨国公司至多5%的股票。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就像在投资于中国自己。
其次,中国应当增持美国以外所有评级高于AA+的主权债券,如德国或澳大利亚国债。此举将有助于规避美元相对于其它货币贬值的风险。
第三,中国可以购买成熟市场经济体公用事业公司至多5%的股票。这个方案将大幅降低中国官方对美国国债的依赖。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单一外国债权人,持有未清偿美国国债的大约8%。北京时间今晚21点美国将公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最新记录。美国将于17日触及16.7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目前两党仍未达成协议。
成思危:美债问题终会解决 中国暂难放弃美债
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迫近眉睫,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美国债务问题终会解决,因为一旦美债违约将对全球市场造成很大冲击,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会让此事发生。中国大量持有美债乃不得已之举,因为暂时未能找到其它可以代替美债的保险投资工具。
16日经济学家成思危表示,虽然美国债务即将到达上限,但美国一定不会出现债务违约,民主党及共和党将会达成共识,美国总统奥巴马会尽力避免债务评级被下调。
美债问题迫近,或最快在本周四触及死线上限。共和党及民主党谈判僵局未破,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早前将美国AAA主权信贷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惠誉表示,如果美国再度因上调债务上限问题陷入长期谈判,就可能引发市场对美国诚信度和信用的疑虑,进而削弱市场对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的信心。若美国政府未能偿付美国国债利息或本金,惠誉可能将美国主权发行人信用评级下调至局部违约,还会把受影响国债评级从AAA下调至B+.
美元贬值,美债问题困扰投资者,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单一外国债权人,所以近年来中国手中美债的价值不断下跌。成思危指出,虽然中国手上的美债价值降低令人头疼,但是暂时仍难找到代替美债的稳健投资工具。
他表示,中国持有美债不能减持是不得已之举。中国持有大量美债,一旦减持,将令美债价格进一步下跌。而中国需要稳健保险的投资工具,美债仍是较好选择,暂时找不到其它工具代替。
对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思危认为,这是内地迈向改革开放的一大步,沪自贸区仍在发展阶段,短期对香港不会有太大影响。上海及香港可以优势互补。香港也应有危机感,不断促进自身进步,发展既有优势。
他表示,上海自贸区可以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方向不变,自由兑换,资本帐开放及利率市场化会交叉同步进行,估计人民币在十年内可完全自由兑换。(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