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模已超出8万亿元的健康服务业被全力“推上”了快车道。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受此影响,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多领域产业将被迅速拉动。
“之前关于养老产业相关的概念在市场的接受度已经很高,这一次政策的明确,在继续拉动养老产业相关概念的同时,对包括医疗器械在内的医药重点公司利好会非常明显,而健康保险、保健食品等相关公司也将获利明显。”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证券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该分析师告诉记者,以其近期关注的一家国内A股医疗器械公司为例,由于主要产品围绕制氧机、呼吸监测、血糖血压监测等家庭监护产品为主,很符合健康产业概念中“慢病治疗”和“家庭监测”的发展方向,从这一政策中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会特别明显。
“他们刚刚收了一家上游产品供应商,准备在家庭基础护理产品系列里再扩大一个产品类别。”该分析师透露。
以昨日各券商分析来看,以双鹭药业、华海药业等为代表的研发驱动型企业,以通化东宝、众生药业为代表的基层受益型企业,以鱼跃医疗、迈瑞医疗、理邦仪器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行业将受益于此政策,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将在现有优势下获得更明显的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健康服务业规模相对于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17%,其他发达国家一般达到10%左右,但我国的这一数据仅为5%左右,产业规模很小,健康服务业体系也并不健全。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认为,该政策对药品创新的鼓励,将加速相关企业的优胜劣汰,促进行业的分化整合,医药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龙头公司将进一步获得整合优势。
而采访中,多位人士均表示,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的进一步细化放开将成为该政策最值得关注的重点之一。
根据文件,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实行“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严控医疗机构设立的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对康复、老年病、儿童、护理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审批手续。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
不仅如此,在具体落实上,《意见》首次提出将社会资本举办的健康服务机构纳入财政资金补助范围。对出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非公经济主体的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优先按相关产业政策给予扶持。鼓励地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社会办医方面先行先试。
包括国内主营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主营口腔服务的通策医疗,投资医疗产业的北大方正、天士力、复星医药、金陵药业等都在政策惠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