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正文

外资行再撤亚洲私行业务 业内称私行前景堪忧

www.yingfu001.com 2013-10-11 20:03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近日,市场传出,法兴银行有意出售亚洲私人银行业务,渣打集团、星展集团控股及汇丰控股等对此已进行第一轮议价,初步估值为6亿美元。对此,业内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这不排除法兴减负的可能,但私行业务在国内的发展已经遭遇瓶颈,盈利模式已成最大桎梏,其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光大银行(601818.SH)私人银行中心的一位高层告诉大智慧通讯社,随着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中资行的这块业务从当初的“拜师学艺”已经到现在的“学成归来”了。光鲜艳丽的外表展示着这块业务的迅速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私人银行处在一种“富矿不富”的状态。不仅外资行,亦有部分中资行也在逐步将盈利重心转移。

  外资行私行发展桎梏

  对于出售私人银行业务事宜,法兴银行中国相关人士则表示,对外界相关报道该行不发表相关评论,但对中国的长期承诺不变,对目前在中国所有业务的长期承诺亦不会改变。

  “受欧债危机风波的影响,不排除欧资大行减负的可能,继苏格兰皇家银行全面退出中国的零售业务后,外资行有多家跟随,如德意志银行。就连汇丰银行也在2013年7月宣布将结束在韩国的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一家外资行的高管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

  提及外资行私人银行发展受限的原因,上述外资行的高管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在国外,私人银行大部分采取的是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模式,但这在国内还缺少法律支持。截至目前,监管层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私人银行的监管制度,仅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相关条款作为监管办法。目前人民币资本账户还处于管制中,国内的金融工具不多,私人银行产品缺少与国外金融工具对接的渠道。

  上述人士还表示,由于监管约束和市场环境的不同,长期来看,外资行想照搬国外那一套成熟的做法在中国直接施行“拿来主义”,现在看来是完全行不通的,这也是导致外资行私人银行业务现在反而不如中资行的缘由。不过,外资行依然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对国际市场的充分把握等成熟经验,这是中资行所不能比拟的。

  亦有银行业分析师称,这极有可能与外资银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和银行体系风险的担忧有关。

  “不过,在这块业务上,外资银行本就充当着中资银行培训学校的角色,7年的发展,中资行已经有能力放手一搏了,将以往的单一‘请进来’的做法转变为‘走出去’,争取国际市场和话语权。”上述分析师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存疑

  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联合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拉开了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序幕。随后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等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成立私人银行部,踏上私人银行业务之路。迄今为止,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尚未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也仅有宁波银行(002142.SZ)和南京银行(601009.SH)两家。而宣称自己实现盈利的,也仅有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601166.SH)。

  一家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远远超乎预先的想象,受制于分业经营,国内的私人银行尚不能直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现在的私人银行更像是零售银行的延伸版,仍然以卖产品或卖组合为生。产品投向仅限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领域,且经营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尤其现在混业经营的趋势下,各财富管理机构的兴起,不仅分食了这块业务,且对该项业务的发展本质也进行着扭曲。

  上述人士还表示,成熟的私人银行模式承担的是“财富管家”的职能,给客户提供高端资产管理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上市咨询、公司业务、保险配套等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其收入来源于交叉销售,也有佣金和咨询费。而中国的这块业务,太过度依赖传统银行靠吃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

  德意志银行私人投资管理副总裁兼投资总监黄凡曾表示,中国的商业银行最大利润来自于利差,而私人银行很难存在这种利差,因为私银客户贷款需求并不是太多,而且他们的资金并不愿意太多沉淀在存款。因此私人银行很难从这批客户里面赚取最容易赚的存贷差利润,这就是其很难盈利的原因。

  “私人银行在国外发展的时候,确实是秉持资产配置的理念在为客户理财,但是他们在中国发展的时候,却没有按照私人银行最本质的发展逻辑,太注重销售产品,却没有为客户平衡地配置资产。”时任招行副行长的唐志宏曾表示。

  本土私人银行在崛起

  巴克莱日前发布报告指出,2009年以来,亚洲地区新开了15家私人银行,总数达到45家。

  ScorpioPartnership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5家私人银行,管理着整个行业约50%的资产。其中瑞银和花旗在亚洲私人银行市场管理的资产均超过2000亿美元。

  大智慧通讯社发现,外资行入主中国近7年来,不管是经营理念还是高管人才,本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归人士担任外资行高管,他们不仅更加了解中国,同时也带来了在海外积累的实战经验。加上,聘用外籍人士的费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银行认识到需要组建一支以本土人才为主的团队,以满足其业务在中国持续发展的需要。”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曾恩民表示。

  不可否认,外资行私人银行在管理理念和人才战略上抢占先机,但中资行有着天然的客户优势。

  正如工商银行某支行行长所言,中资私人银行虽然起步晚,但过去在各个分行储存的大客户已经能完全满足私人银行运作需要。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一些中资大行完全具备国际化大行的经营能力。

  “在客户资源方面,中资行更熟悉本土的客户;但业务模式上,外资银行更有经验;而在产品选择上,中资行重视财富管理,外资行更重服务。拥有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即是王道。”上述支行行长说。

  

  不过,亦有外资行对此不认同。渣打私人银行中国区总监戴晓虹此前表示,由于外资私人银行进入中国时间较短,客户渠道确实是短缺的一个方面。渣打银行主要采取的对应方法是,更多的通过自身银行内部的一个合作,比如将中小企业部的某些客户发展为私人银行客户。

  前述银行业分析师向大智慧通讯社称,不管如何,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应该回归以产品为中心而非以客户为中心的本质,行业整合才是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的方向。中资行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要处理好其与资本充足率、风控等监管要求的关系,而这这也是国内金融机构的弱项,是必须要提升的方面。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13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