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金面收紧的情况下,大盘蓝筹股本周出现了大幅调整,银行、地产等周期品种纷纷遭到资金抛弃。不过,反观成长预期较强的股票,则出现逆市走强的表现,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昨日盘中均创下了年内反弹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中小板中流通市值第二大的苏宁云商昨日涨停,9月以来股价涨逾65%;而创业板中流通市值最大的华谊兄弟昨日暴跌7.35%,成为两市调整幅度最大的股票。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季末资金面收紧,存量资金对个股的博弈更加剧烈,市场参与者更希望把有限的资金配置到安全性与成长性兼备的股票之上。这样一来,资金紧缩的局面会进一步加剧市场分化,优质的成长股筹码不易松动,而估值过高的股票很可能出现资金大量出逃的情况。
存量资金的博弈,使得节前出现了热点散乱的现象。考虑到季末资金面紧缩与长假期间消息面的不确定性,有基金经理表示,近期将降低股票仓位,谨慎布局四季度行情。但不会卖出成长性确定的优质股票,更倾向于减持前期反弹幅度较大的周期性股票。
估值修复行情或近尾声
本周,虽然市场迎来了美联储暂缓退出QE以及汇丰PMI数据创新高等利好消息,但9月以来出现估值修复行情的周期股却集体陷入调整。有基金经理表示,周期股行情驱动的关键因素是宏观经济复苏,但目前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仍不确定,在10月中旬可能会再度出现回落,因此周期股短期的估值修复行情难以延续下去。
虽然9月中旬发电量增速大幅回升与汇丰PMI预览值皆超出市场预期,但浙商证券据9月上中旬产业链运行的跟踪数据认为,9月将是今年经济回落幅度最大月份。季末资金紧张影响流动性,高层近期表态“不紧不松”。美联储未宣布缩减购债规模短期是利好出尽,结合基本面的变化A股风险溢价下行也面临结束,周期股短暂的超额收益时间窗口关闭。
中银国际也认为,周期股反弹已基本结束。尽管短期内出现了一定景气度提升,但受制于终端需求的压制,四季度的经济景气度将随着补库存的结束顺势回落。流动性方面在经过较为极端的乐观到悲观的波动过程之后,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趋于平稳,但较三季度有明显改善。在流动性的推动下,估值分化可能延续。成长股的估值应该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将决定其内部分化的走势。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各项改革的推进可能继续成为成长性的重要支撑。四季度改革预期强劲,相关领域仍将受到流动性的支撑而活跃。建议关注金融改革、传统领域向民资开放、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医疗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结构性机会。
机构投资紧盯政策主线
在周期股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机构人士对于国庆长假结束后出现“十月开门红”的预期并不乐观。不过,由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会期临近,机构对于与政策相关的行情依然充满期待,存在改革红利预期的品种仍是机构布局的主线。
博时基金投资经理柳杨表示,改革和转型仍将是市场热点,对于未来A股市场的走势持中性偏乐观的态度。流动性比较平稳,资金价格也维持在4%以下的水平,三季度末可能不会出现资金高度紧张的状况。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各种热点都会给市场带来轮动的源泉。低估值个股和高成长个股的轮番表现也使得市场维持较好人气。外围资金入市并不积极,市场仍是以场内资金的流动为主,因此市场出现大幅上涨态势的概率较低。后市改革和转型仍将是市场的热点。
杨德龙也认为,对于当前推动A股反弹的主要力量,仍然是经济改革预期的不断升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改革预期仍会持续强化,推动A股震荡反弹。关注政策热点、挖掘主板低估值板块的机会,将是下一阶段投资的重点。
华泰证券指出,当前正是布局受益改革板块的良机。后续可以从主要的改革方向出发,寻找受益的板块及标的。财税制度改革相关受益板块包括通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受益于“营改增”);金融体制改革相关受益板块包括上海自贸区、多元金融以及民营银行;资源价格改革相关受益板块包括“水电煤气”企业、智能仪表以及铁路;城镇化配套及民生领域改革相关受益板块包括土改相关受益板块、养老产业、食品安全、文化产业、智慧城市以及环保产业。(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