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3日宣布,今后两年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阶段,每吨分别加价290元(约每升0.21元)、370元(约每升0.32元);2017年年底后,升级至第五阶段时,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以私家车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油测算,汽油升级国四后,车主年支出费用将增加425元/吨左右。对于消费者来说,汽油升级后的成本增加仍可承受范围之内。
消费者将承担7成价格上升成本
此次油品质量升级体现“谁污染、谁负责、多用油、多负担”的原则。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人员透露,此次石油企业约承担了三成左右的成本提升。对已完成升级改造炼厂的调查表明,炼油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投入少则十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说,他说,有人建议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或免税等方式承担油品质量升级的部分成本。但就全国13亿人而言,开车用油的人群不及总人口的5%。政府的钱来自全体纳税人,用老百姓的钱补贴少数有车一族,明显不合理。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汽、柴油价格因质量升级提高后,中央财政将按现行油价补贴机制对种粮农民、林业、渔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等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对出租车,在运价调整前,继续由财政给予临时补贴。同时,各地要建立健全公路客运、出租车运价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并可按联动机制及时疏导汽、柴油加价对上述行业的影响。
环保板块值得长期关注
这一政策的发布,看似是油品质量升级,但大的背景其实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产业需要。
去冬以来,我国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特别是部分城市PM2.5浓度严重超标,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形势较为严峻的京津冀地区为例,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监测数据统计,仅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就共计发生5次强霾污染过程。
华西证券首席投资顾问沈磊表示,节能环保行业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板块,这也是代表未来大的一个发展趋势,包括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处理等等。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整个市场的热点都是围绕改革红利展开的,上海自贸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说,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环保板块前期已经经历过大幅的概念炒作阶段,现在是处于实际的发展阶段,如果仅是利用消息刺激炒作的话,空间是比较有限。
炼油企业短期不具备业绩成长性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油品质量升级后,要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也就是说,要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消费者负担一部分的原则确定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标准。炼油企业承担三成成本的话,对其盈利能力是不是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沈磊分析认为,对于炼油类企业来讲,尽管是承担了三成的成本,但是对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来讲,不会造成多大的冲击。因为现在炼油类企业本身的业绩就不理想。而且对于炼油行业来讲,目前的市场化程度还是很低,包括油品价格的确定、油品品质的提升,实际上更多的是采用行政手段去干预,而并不是通过完全市场化的竞争。可以设想,未来如果会有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到炼油产业的话,竞争越是充分,对于整体炼油企业来讲,越是有利的。通过技术提升,从而降低成本,争取更大的价格优势。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炼油类企业实际上还是垄断企业,从主观上讲,不会有太强的意愿会去控制成本。所以说,炼油企业业绩短期内很难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