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结构性泡沫难以为继。从9月以来风格减持统计,创业板和中小板减持力度明显大于主板市场,而信息服务、信息设备等新兴行业的减持力度也较周期股明显,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只能用估值过高来解释了。实际上,9月以来减持力度最大的群体也确实是今年以来股价涨幅最大,而且已经呈现出泡沫状态的板块。作为对自家公司实际情况最为了解的大小非,在泡沫中大肆减持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其次,9月市场出现明显反弹。在蓝筹股题材化的背景下,9月市场出现明显反弹,部分业绩、前景都不明朗的弱势行业股票,也凭借这样或那样的题材刺激而大幅走强,比如商业零售、工程机械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并不理性的上涨给相关公司的大小非提供了难得的跑路机会。
最后,中报禁售期积存弹药。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本公司年报、半年报公告前30日内,不得转让解除限售股份。这一规定令不少有减持冲动的大股东不得不将“弹药”积蓄到9月份,这也是导致9月以来减持力度增加的原因。只不过,今年9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加的减持规模说明,这一理由在本月减持激增中所占权重有限。
对于未来限售股走向,分析人士认为有两个因素值得投资者关注:其一,由于当前市场结构性高估的状态没有明显改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创业板等前期强势板块内股票的减持压力仍然较大;其二,周期股在近期反弹中虽然减持压力同样较大,但如果未来宏观经济能够出现稳步复苏,则此类股票的减持压力有可能逐渐减轻,毕竟其估值水平、前期股价涨幅都比较有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