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飞机:“成长模式”重启受盈利能力拖曳
中航飞机 000768
研究机构:上海证券 分析师:魏成钢 撰写日期:2013-07-23
主要观点:
新品交付带动军机整机业务走出批产下降期
公司支柱产品——歼轰/轰炸机产品的产销度过“青黄不接”的困难期,逐步步出低谷。原有成熟产品的各最新改进型号纷纷完成首飞、交付等关键节点,渐次开始批产交付。另一主力产品——运输机/特种飞机持续拓展产品序列。运输机已形成由Y8/Y9系列中型运输机、在研的新型中型运输机和Y20大型运输机所构成的产品体系。去年首架Y9实现入役,今年起进入小批量生产交付阶段。年初,国家重大科技专项Y20成功首飞。基于Y8三类平台研制的各型特种专业飞机需求旺盛,年内交付量保持平稳增长。军方着力推进“攻守兼备”型战略空军的建设对作为远程精确打击力量的轰炸机、空中机动力量的运输机以及作为“力量倍增器”的辅助作战飞机催生可观的需求潜力,这为公司各型产品未来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民机制造业务受海外用户事故频发困扰
上半年,民机产品MA60/600系列向国外3家用户交付4架,比上年同期少1架,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在10%上下徘徊。在客运基本型的基础上,系列化发展的MA60人工增雨飞机、MA600特种飞机、MA600F货机等的研发工作持续推进。近期缅甸、印尼等国外用户运营事故频发对出口特别是传统东南亚市场销售的影响将逐步显现,上半年MA60/600系列未接获批量订单。公司计划全年完成MA60/600系列15架的交付。根据现有订单簿和接单情况,我们认为今明两年MA60/600的年交付量更为可能维持在10架左右的水平上。公司MA60系列民机制造业务实现质的跃升唯有寄希望于该系列中定位于高端的MA700。MA700研制工作已于2012年底正式启动,当前处于联合概念定义阶段。预计2016年底实现首飞、2018年投放市场。
根据服役年限和机龄情况,全球现有涡桨支线飞机机队在2017、2018年将进入新一轮更新周期,MA700的推出恰逢其时。不过,在全球主流制造商都已将下一代90座大型涡桨支线飞机纳入讨论范围的情况下,70座级的MA700存在还未面世就将过时的风险。
航空转包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前5月,国内航空转包出口交付额同比增长11.07%,增速明显慢于上年同期的23.77%。以此趋势,全年转包出口交付额的增幅将在15%左右。今年,公司转包出口制定的目标为交付71个品种8,574架份部组件。下游OEM厂商整机产量的稳步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该业务全年预计最终可实现20%左右的增长。
国内航空合作业务进展:①截至6月底,ARJ21-700飞机4架飞行试验机累计试飞超过3,700小时,已完成四大试飞难度最高风险科目中的三项,取证工作进展大半,预计明年可取得适航证、实现首架交付。
去年,公司完成ARJ21-700飞机107、108架2架份大部件的交付任务,今年计划交付3架份。②去年年底,C919完成详细设计,开始首架零组件的装配。公司今年年内将实现C919飞机研制批的中机身部件下线及翼身组合体试验件的交付。
投资建议:
未来六个月内,维持“减持”的投资评级
在成长趋势比较明确的情况下,盈利能力能否有实质性改善成为决定公司价值取向的主要关注点。综合对公司各主营业务经营走势的分析预测,2013~2015年公司营收预计分别实现增长12.50%、19.46%和22.94%,以最新股本全面摊薄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07、0.11和0.13元。在当前股价所对应的估值水平下,维持对公司“减持”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