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百三:怎样才能在股市多赢少输
(一)、50元钱离开北大来复旦
北大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前,我的导师赵靖老师要我扎实搞学问,争取多写书,多开课。上了我四门课的厉以宁教授则语重心长地和我长谈了一次,要我们趁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搞出一个北大经济学流派来,并送了一份厚厚十多本的讲稿,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是他让同学们帮忙手工抄的(当时无复印机),我对他们十分感激。
可以说,当时是精神、思想的富翁,金钱、财富的穷人。记得临离开北京时,火车启动,缓缓前行了,在月台上流泪的女朋友突然追了上来,一边哭一边向我车窗里扔进了五十元钱,“好好保重!多来信!”就这样,我带着50元钱来上海打天下了。
(二)、学习听课是进入股市最重要的准备
人的一生有很多机会,而努力学习与善于交友,并谨慎地冒险,创新则是很重要的。
关于股市,股份制思想与知识,首先来自北大厉以宁老师的教诲。记得当时常去北京出差。有一次给厉老师打电话,他说:你今晚到办公楼礼堂来听我讲座,中国所有制改革。要讲三晚上。于是,我早早来到礼堂。这三晚的报告,听者如云,人头济济,办公楼礼堂楼上楼下、走廊里挤满了关心中国改革发展的北大同学和老师。我是在讲台上在厉老师的桌子边席地而坐地听了三个晚上,字字句句记了下来,从此,心里有了一个很深的概念:股份制、股市将改变中国经济,并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有些同学整天忙些具体的琐碎杂事,却不肯花时间去学习、听课,怎么会不穷呢?君不见,普通财富是简单劳动创造的,丰富的财富,巨大的财富是思想创造的,是精神创造的,是知识创造的,是视野创造的。
如果没有听厉老师的三晚上课,以后就不会有股市股票的概念,也不会在股市中摸打滚爬的。因此,学习、知识与精神的储备极为重要。
(三)、第一桶金:买了50张股票认购证
有人很骄傲,很孤芳自傲,但家陡四壁,一贫如洗。这有什么可清高的呢,那么你怎么有能力去帮人家呢。
交朋友,三教九流都要交,要尊重人家“三人行必有我师”。当然特别深交的终生的朋友要少而精。
我是去上海兴国宾馆找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赞助出我的英文书,中国1949年以来的经济政策,理论与改革时认识27岁的服务员王彬的。经常下雨,我没钱,就骑自行车去,服务员们知道我是复旦老师,甚为热情,递毛巾,倒开水。
就这样认识王彬了,他和我各打一把雨伞在美丽的兴国宾馆中散步。他告诉我他有28万元了,都是做股票做来的。我呆住了,因为我仅2万存款啊!他说,听说过杨百万吗?不是成都帐子大王杨百万,是上海炒股大王杨百万。
他告诉我做股票,一要很小心,很谨慎,二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有个大机会,要发股票认购证了,30元一张,你敢买吧?他说,我准备买50张,否则买不到“奖头”(中签的),亏了也就1500元,你也买几张吧。
在他的介绍下,我思想斗争了好几天,想到了厉老师的报告,想到了上海交大杨通谊教授对我说,他买了一些飞乐音响的股票的事,决定用1500元买50张。
后来的情况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就这样,我以24%的年利息向朋友同学借钱几万元,买新股,50张中签25张,因为没后续的钱,于是就上市当天就跑,一天都不敢留。比如几元买进的二纺机,以25.88卖出。最后,50张认购证的新股,赚了25万元,这成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四)、股市不相信眼泪,二手股三年亏了40%!
很多人问股市怎么做,我告诉他,一开始多数人要亏钱的,如果开始不亏,以后可能会亏得更多。于是,一些人望而生畏。
我也是这样,25万元当时似为天文数字,总觉得反正是捡来的,是横财,干脆到二手股市场去冒险闯一闯吧。于是就大着胆子全仓杀了进去。尽管每天看报、学习,反复研究个股,但结果总是追涨杀跌,累战累赔,后来我发现,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是大部分人的必然的经历,因为人的本性是具有贪婪和恐惧的两重性的。
股市是战场,绝不是慈善机构;股市是不相信迷信与眼泪的。
三年后,我的资金从25万亏到了15万,真的不想再做了,想静下心来好好写书,搞学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