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概念股解析
昨日,2013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据悉,主管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同时,有关部门也正加快国家信息安全张略和规划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分析认为,今后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相关国内信息安全设备供应商将受益。
工信部自2011年底对全国重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在2012年启动了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检查,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对此,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针对金融、云计算与大数据、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面临的信息安全实际需要,继续组织国家信息安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试点示范。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昨日的会议上,一位参与了标准制定工作的业内人士透露,《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两项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已送交主管部门审议,有望年内发布。此外,还有一系列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在加紧制定中。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标准的密集制定说明国家对信息安全产业的重视。在主管部门、大型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下,信息安全产业将高速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财苑)王鹏预计,2013年国内信息安全市场将达185亿元,今后整个产业将保持年均30%的增幅。
西南证券等券商在有关研究报告中认为,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已远非人们陈旧想法中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技术壁垒不高,盗版肆虐的行业。尤其是“棱镜门”事件的持续发酵,为全球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不仅触动了各国政要的神经,也将加快关键产品国产化的进程。本土信息安全产业在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增长后,已进入“从分散到集中”的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具备技术和产品优势的规模企业将率先掀起产品线整合之战,并将主导进口品牌退出后的市场争夺。具体到A股市场,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拓尔思、卫士通、任子行、蓝盾股份、北信源、美亚柏科、启明星辰等。(证券时报网)
掘金信息安全产业
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期的“棱镜门”事件让信息安全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近期,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密集开会预示相关信息安全政策有加码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从细分行业来看,当前我国工控系统有两大隐患较为突出:首先是通信协议和OS(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当前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TCP/IP协议和OPC协议等通用协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控制网络中,通信协议漏洞问题日益突出。另外,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软件系统的OS多采用Windows平台,为了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工程师在系统启用后一般不再进行update更新,这同样给安全问题埋下炸弹。
中信证券报告指出,未来三年政府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意愿将大幅加强,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35%-40%,并伴随进口替代过程。政策力推国产替代,中国本土的软硬件生产、系统集成、网络安全提供商以及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将迎来重大利好。
西南证券研报称,信息安全,箭在弦上。关注热度提升,本土企业迎来壮大时机。
西南证券称,当数据泄密造成全球多国政府、金融业及科技类企业的持续恐慌,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危机爆发,进口替代进程加快。市场格局悄然变化,份额逐渐集中。需求快速膨胀,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政策及市场推动下行业加速洗牌:我国虽具备完善的信息安全产业链,但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较多区域性企业缺乏技术产品化的能力。随着企业技术产品化、服务全面化、品牌全球化理念的提升,行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长期看好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
申银万国认为,信息安全企业遵循的两种典型成长模式:持续并购、技术扩散型的精耕细作。信息安全行业细分程度较高,国内厂商凭借渠道优势在大部分产品线上占据主流。
信息安全行业将步入有序竞争时代,UTM、内容管理等领域存在结构性机会。信息安全细分行业众多,驱动要素各异,但总体而言,安全威胁日益加剧导致的实质需求与可实施性越来越强的政策催化开始共振。我们对行业未来几年的判断是:增速会加速至20%以上,但爆发性等需等待,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综合产品生命周期及市场规模,我们看好UTM、内容管理、数据防泄漏等细分行业的结构性机会。
申银万国认为信息安全行业的细分特性决定了国内企业也会遵循两类成长路径:
(1)持续并购:以赛门铁克为代表,通过持续的并购获得外延式增长,这类企业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为是否有统一且可复制的输出平台(管理、技术、渠道),上市公司中相对具有潜质的是启明星辰、蓝盾股份;
(2)技术扩散型的精耕细作:以CheckPoint为代表,这类企业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为是否有较突出的底层技术驱动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上市公司中相对具有潜质的是绿盟科技、北信源。?投资策略筛选原则:细分行业增速、用户消费习惯变迁、行业集中化程度。
从细分行业增速看,看好增速最快的UTM、终端内容安全、DLP等领域的厂商,如深信服、北信源。
从供给端看,看好行业集中度上升进程中研发积累深、已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如启明星辰、绿盟科技;从主题投资角度看,看好外延性较好的任子行(平台嫁接)和蓝盾股份(异地扩张)。(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