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一直以来如洪水猛兽的IPO如今在再融资面前也变成了“小绵羊”。今年上半年,两市融资金额2198.03亿元,已经是去年全年IPO募集资金1017.93亿元的2.16倍。而对比7月底刚刚披露再融资方案的--招商银行与京东方A,两家公司的再融资拟募集金额就达到745亿元,而目前已过会的83家公司计划募集资金的总额才600亿元左右。
其实,若是再融资能用在实处,倒也合情合理,但通过再融资圈钱的现象,却在A股市场屡见不鲜。
有业内投资人士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本功能,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再融资扩大生产或投资新项目,从而提高业绩回报让投资者得到回报,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上市公司“不差钱”却又大肆融资,就有“圈钱”的嫌疑。
例如今年4月,成飞集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子公司中航锂电使用不超过2.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投资理财产品。而今年1月,成飞集成刚抛出新的再融资计划募集配套资金1.67亿元,但此次将挪作他用的2.5亿元募集资金原本应用于中航锂电的锂电池项目,而该项目的现实情况与当初的投资预期大相径庭:中航锂电去年亏损2265万元,同比减少983%,并且截至去年年底,该锂电池项目仅投入资金4.77亿元,尚有5.26亿元募集资金未使用。
而此前,海螺水泥、仁和药业等公司也都出现过刚圈完钱便买理财产品的现象。
近5年分红仅占融资60%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透露,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未见明显复苏,在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很多公司都比较缺钱,然而再融资一旦加码,必将加大市场的扩容压力。
今年以来,沪指跌幅达到7%,且一度触底近4年的新低,再融资对目前疲弱不堪的市场不利影响也较为显著。
另一方面,再融资这个 “抽血机”日夜赶工,而上市公司分红却显得凤毛麟角。
统计数据显示,自1990年到2012年,A股沪深两市融资额达到51034.01亿元,而同期两市分红额度仅为26841.98亿元,分红额仅占融资额的52.6%。就近5年来看,2008~2012年,A股市场的年度分红金额分别为2621.3亿元、2890.5亿元、3868.6亿元、4735.2亿元、5264.7亿元,5年合计分红总额为19381.3亿元,而2008~2012年A股市场募集金额共计31252.2亿元,同期分红金额仅占到融资额的62%。
实际上,A股市场中现金分红最慷慨的还是蓝筹股,这些“中字头”国企几乎每年都有固定的现金分红,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几大银行,中国人寿等大型国企几乎都每年分红。不过,比起这些企业股价的持续下挫,这一点点分红对被套股民无疑只是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酒类股也是分红的大户,其中贵州茅台2012年每10股派发64.19元,2011年派39.97元,2010年派23元。此外,张裕A、洋河股份的分红也名列前茅。
不过,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每年分红金额的增速远不及融资的增速,投资者“投入与产出”显然不成比例。而A股市场这个并没有满水的池塘,一方面融资使劲“抽血”力度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对投资者的分红“输血”又少之又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没了活水之源的A股市场,要获得生机谈何容易。尽管管理层一再强调回报股东、现金分红,但是A股市场只“抽血”不“输血”现象如果不改变,“圈钱市”的顽疾就难以根除。
下半年抽血或更凶猛
融资猛于虎,分红如抽丝。相较于上半年A股市场IPO一股未发,下半年的“抽血”形势更加严峻。
首先,7月底就有连续两家上市公司天量再融资浮出水面。7月24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已批准该行30.74亿股A股配股申请,按计划,招行在接下来半年时间将从A股市场融资至少285亿元。紧接着,有着股市“圈钱王”之称的京东方A又宣布募资不超过460亿元。这两家公司融资启动将使得本来孱弱的市场更加凄风惨雨。
与此同时,尽管暂停许久的IPO何时开闸还未有最后定音,但目前来看,下半年开闸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布的IPO在审企业情况表,截至8月8日,共有748家企业排队申报,其中拟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有174家,拟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为311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为263家。相比1个月前,上海主板和创业板分别增加了一家申报企业。
也就是说,A股下半年不但要迎来天量再融资,还要迎来IPO的凶猛来袭,双重压力下,A股走势或将继续承压。(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