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煤飞色舞”引领周期股集体躁动,推动沪综指放量突破2100点;创业板指数则逆势下跌,表现低迷。伴随7月部分经济数据超预期改善,“周期故事”开始吸引市场目光,并驱动资金从高危的创业板撤离。
分析人士指出,沪综指放量站上2100点,短期强势格局基本确立;周期股反弹能否由此前的轮动和脉冲升级为反转,取决于经济运行情况、增量资金脚步和创业板调整节奏。
煤飞色舞成长回调沪深股指放量反弹
在2050点附近亦步亦趋地震荡了四个交易日后,昨日“煤飞色舞”引领周期股集体躁动,推动指数大幅上涨并站上2100点。创业板指数则逆势下跌,市场风格出现明显切换迹象。
昨日,煤炭有色两大板块涨势凶猛,驱动周期板块全面爆发。23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申万采掘和有色金属指数分别大涨5.90%和3.86%,申万金融服务、房地产、建筑建材、黑色金属指数紧随其后,分别上涨5.90%、3.86%、3.74%、2.77%、2.55%和2.38%。
“大象”集体起舞,带动沪深股指强劲反弹。截至昨日收盘,上证综指收报2101.28点,上涨49.04点,涨幅为2.39%;深证成指收报8356.73点,上涨2.59%;上证50指数更是大涨3.69%,沪深300指数上涨2.92%。
与周期股的火热狂欢和大盘指数的强劲上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板指数逆势回调。截至昨日收盘,创业板指数收报1161.87点,下跌0.91%。虽然收盘没有跌停个股,但和佳股份、华谊兄弟、华策影视、迪安诊断等年内涨逾100%的部分创业板龙头股出现明显回调。
实际上,前两周开始,周期股就已经出现脉冲反弹和轮动表演,创业板指数上涨脚步明显迟疑,日K线隐现“双头”迹象。这种风格天平的回归表明资金弃小逐大的博弈情绪升温。本周一,资金大举“劫富济贫”,场内资金从小盘股撤出杀入蓝筹,带动场外资金积极跟进。周期股翻身,创业板走低,二八风格终于变换。周期股昨日高歌猛进,也使得此前持续低位徘徊的量能显著放大,沪市成交额时隔近一个月后冲上1000亿元,创出7月12日以来阶段天量。
周期股讲“新故事” 成长股恐“月满亏”
俗话说,股价上涨需要“讲故事”,这也是成长盛宴能够演绎到极致的关键原因。当然,讲故事并不是成长股的专利。在经济预期持续下调后,7月部分经济数据超预期改善,谱写了周期股“好故事”。在经过一个周末的酝酿后,对周期故事的认可终于掀起反弹风暴。
7月CPI同比增速低于市场预期,有效缓解了市场对于通胀上行的担忧;而PPI降幅进一步收窄,“CPI-PPI”剪刀差显著回落,意味着利润变动阶段性回流上游,这种边际改善提升了周期股的盈利预期。在增长端数据中,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和投资增速好于市场预期,表明供需状况出现改善,经济下滑势头暂缓。信贷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6999亿元,同比多增1598亿元。中观价格数据改变了“全线尽墨”的弱势,7月以来,钢铁行业由于库存去化积极、企业减产、需求端尚可,因此钢材价格持续反弹。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底线管理”下的结构性维稳政策逐步展开,下游需求和前景预期出现好转,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开工、施工面积增长加快带来现实需求回升,引发部分行业阶段性补库存。目前,周期股正面临政策预期和经济基本面积极反馈下的预期改善,强势格局短期有望延续。
反观创业板,前期的一路飙升使其相对于主板的估值溢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物极必反,创业板与主板的严重背离令资金的恐高情绪和回吐意愿升温。尽管创业板中报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明显回升,但相较年内的巨大涨幅,业绩增长并不足以化解高估值压力,且个股业绩分化明显,上百只创业板个股预告净利润同比负增长。此外,8月创业板解禁市值为年内单月最高峰,可能会为相关公司的股价走势增添变数;而IPO一旦重启,创业板公司的批量发行也将导致创业板估值回归。
多重压力之下,周期股近期走强引发资金分流,按下了创业板风险释放的启动键。在短期周期股成为市场焦点的背景下,创业板的调整和分化或延续。
短期强势格局确立周期反弹尚存变数
周期股集体大涨,令市场情绪快速升温;风格切换吸引场外资金冲进估值洼地;而沪综指放量站上2100点,则使得短期强势格局基本确立。当然,周期股集体大涨消耗了较多的上涨动能,短期出现“歇脚”或在所难免。技术面上,沪综指逼近60日均线,如能乘胜追击顺利突破,则将进一步夯实反弹格局。
周期股昨日的强势逆袭,令反弹高度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认为,周期股的反弹力度取决于经济运行、增量资金以及创业板调整幅度。
首先,周期股基本面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周期“复辟”要想真正成行,需要经济基本面大幅回暖作为动力。7月经济数据虽然整体向好,但仍有部分数据从不同方面折射出经济的疲态。比如,7月中采PMI与汇丰PMI背离,反映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PPI降幅虽然收窄,但通缩依然严重,表明下游需求仍显不足。当然,经济回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观测。如果8月经济数据能够延续7月改善态势,则有望进一步赋予周期股动力。在此之前,7月经济数据对周期股的正面刺激或呈边际递减特征。另一方面,7月投资和工业产出的改善似乎表明“城镇化-房地产-投资-产出”的增长模式重现。如果未来城镇化建设需求无法消化当前过剩产能,那么经济增长很可能是“坏的增长”,经济困境将会重现。因此,对于产能是否出清的担忧也可能困扰资金对周期股的信心。
其次,周期股权重较大,若要持续上行需要足够的资金推升,因此后续增量资金能否大举进场将左右周期复辟的力度;如果仅凭存量资金削峰填谷,那么周期股反弹高度必然有限。昨日量能明显放大,显示有增量资金进场。有消息称,管理层对影子银行的打击力度加大,将导致影子银行里的超级大户开始流入A股市场。后市量能变动以及量价配合情况将是明确衡量增量资金进场的指标。
另外,创业板后市如果出现深幅调整,则可能重新吸引资金目光,届时“资金分流”将反向进行。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定调来看,结构调整以及改革力度加大仍是未来的重点。对有产能压力的大部分制造业周期股来说,因大规模刺激政策无法再现,其盈利回升幅度依然有限;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则使得资金对于小盘成长股的偏好不会迅速转向,特别是质地优良、成长空间较大、具备新兴蓝筹潜质的创业板品种,有望在大浪淘沙之后重新走强。因此,如果创业板出现大幅调整或者优质品种遭遇错杀,同时周期股通过估值修复实现了股价与预期的再平衡,那么资金很可能再度回流创业板,中止周期股反弹进程。
标签: 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