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市场的现状就像生孩子,但怎么也生不出来。”7月25日,周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周兵是广州日之建土壤修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之建公司)的技术经理。
7月25日,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正在广东汕头做了一场关于土壤修复的学术报告。当天,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专委会副秘书长曹芳萍在北京表示,中国土壤修复重点在于治理资金,“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产业将进入黄金时期。
7月10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全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土壤污染治理展开了专题调研。在这次调研会上,广东省国土厅首次向代表披露珠三角土壤污染现状:珠三角28%的土壤重金属超标,重金属元素异常主要分布于广州-佛山及其周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中佛山南海、江门新会、广州白云等地比较突出,超标达50%
周兵明显感觉到,在他周围,土壤污染与治理问题正在变成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和公司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但话题热跟产业热划不上等号,日之建公司自2011年底成立以来,目前只有两个项目,且都还未最终落实。这不仅是日之建公司遇到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相当大一部分土壤修复公司都在这个市场中饱受煎熬,市场不规范、资金缺乏、技术不成熟成为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蕴藏千亿“金矿”
“现代工业加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修复已经和正在破坏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解决的课题。”日之建公司在其官方网站的介绍中如是表示。
周兵是湖南人,“镉大米”事件发生后,他接到好几个乡亲的电话。这些电话大都是围绕土壤污染以及镉展开:我的地还能种吗?如何才能防止镉超标?超标的大米对人体会有多大危害?
据环保部对我国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更是有50%左右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
在为乡亲们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周兵觉得,从空气和水污染问题到现在的土壤污染,公众对感官不易觉察到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关心,这正预示着土壤修复行业机会的到来。
事实也却是如此,7月10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全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土壤污染治理展开了专题调研。在这次调研会上,广东省国土厅首次向代表们披露珠三角土壤污染现状。
据了解,此次披露的数据来自国土部与广东省政府历时6年完成的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址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参加了当时的调研会,他在会议上建议,土壤污染问题一定要引起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官员的高度重视,要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对污染源实行严格的关停转,在这个问题上,要对各级政府官员实行一票否决。
广东省的这一行动被外界解读为,除湖南省以外的土壤修复市场由此将加速打开。
在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方面,湖南省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8月5日,总投资达595亿元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在湖南全面启动,这是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截至目前,湖南多地的土壤修复工作仍在进行。长沙则在全国率先对种植农产品的土壤进行环保认证,以给粮食、果蔬戴上“土地身份证”。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 《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该文件提出,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周兵只是觉得土壤修复市场前景比较广阔,但无法推测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清华大学环境研究学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给出了一个直观数字,他说土壤修复将在未来两三年将形成“火爆”局面,业内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达400亿元。
有报告甚至称,考虑到国内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均存在房地产开发的需求,一旦市场正式启动,预计未来土壤修复市场的空间应在千亿元以上。
“临盆”之痛
虽然土壤修复市场看起来一片光明,但路却相当难走。
“现在生意好做吗?”记者问周兵。
他勉强地笑了笑说,“难做。”
周兵所在的日之建公司引进的是日本技术,该技术已经在土壤、污泥、焚烧灰、污水等的处理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公司成立一年多,有眉目的项目只有两个,一个是跟一所大学合作,作为示范工程,对农田的镉进行治理;另外一个是工业用地的治理工程。但这两个工程目前均处在初级阶段。
周兵告诉记者,目前广东省内的土壤污染治理项目还非常少。
不仅是华南地区,华东地区的此类公司也感觉生意难做。吴竞宇是浙江一家环保公司的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师,他一直在新浪博客上介绍土壤修复知识,力求推动行业发展。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实话讲,这个行业目前做得很累。
即使是被视为土壤修复行业龙头的永清环保(300187,SZ),目前这块业务量也不大。
资料显示,永清环保位于湖南省,该省有国家层面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这使得永清环保占据了地利优势。永清环保于2011年开始在土壤修复领域布局,这又跟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启动时间相吻合,可谓天时。有天时地利的永清环保2011年在重金属土壤修复领域的营业收入为2000万元,2012年为7300万元。
永清环保董秘熊素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此不愿说太多,她表示,公司在土壤修复领域才刚起步,还在做,等公司业绩较有说服力的时候,再发表看法。
这也意味着,土壤修复产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潜力巨大,但具体到公司,即使是行业龙头,业务量也并不惹眼。
“整个产业还没有起来。”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概括说。
“三虎”拦路
业内人士认为,土壤修复市场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资金问题;其实是行业混乱;最后是技术不够成熟。
在场地污染方面,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土壤修复应由污染企业来做。但现实情况是,涉事企业有的已经倒闭,有的污染地块已有多家企业入驻不容易划分责任。最后,土壤修复的资金往往由各级政府来出。
在农田污染方面,这些污染可能来自周围的工矿企业,也有可能来自其他方面,责任同样不容易界定,而农民根本没有实力去做土壤重金属的治理。这项工作最终也落到政府头上。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能不能和愿不愿投入重金去治理土壤污染,成为摆在他们眼前的现实问题。
根据《三湘都市报》的报道,因为资金问题,湖南不少土壤修复项目受阻,其中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含重金属废渣综合治理工程2010年动工,原计划今年5月完工,但因资金缺位,3亿多元的土壤修复项目停工至今。
即使有实力去做土壤修复工作,愿不愿花真金白银去治理,成为另一个问题。在外界看来,政府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土壤修复之间的关系,成为土壤修复市场是否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