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投资兴于2010年前后。斯时,IPO火热异常,九鼎投资一改以往PE投资的“资源人脉”路线,采用“草根人海”战术,2010年一跃成为某咨询机构评选的中国PE行业综合排名第四的大型投资基金公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九鼎以人海战术对赌今后几年的政策,这使其在政策出现风向掉头时,风险呈现,时刻面临资金链危机。”2012年初,一位接近九鼎的知情人士便指出。
2012年以来,证监会逐渐大幅放缓IPO审批数量,当年10月,则完全关闭IPO窗口。由此导致中国私募股权的行业危机,九鼎拉长的战线和庞大团队,都在此刻成为累赘。
2013年7月中,IPO重启曙光乍现,PE重迎翻身之日。但九鼎投资或在黎明前倒下的消息不胫而走。
“当前形势下,九鼎投的大部分项目恐怕都不太可能在基金到期前实现IPO。”近日,中国首创投资董事长傅成撰写的《九鼎投资:中国“PE工厂”的崩溃》指出,“如果说九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它认为2009年至2012年间IPO市场的火爆趋势,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延续。”“而九鼎投资方式的另一个致命弱点,它向众多投资者承诺,在4到6年的时间内就能获取投资收益,但这仅是全球PE公司如凯雷、黑石等的一半。”
“与成千上万的中国PE交易一样,九鼎目前积压的项目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消化。”傅成在文章中指出:“九鼎持有的一百多个国内企业的股份,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很难获得足够的流动性。同时,投资者很可能要求九鼎按最初的承诺返回资本。一般情况下,公司债务若大于资产即被视为破产,而九鼎很可能在为期不远的将来出现这种情况。”
“显然,九鼎只是极端特殊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依靠IPO市场退出的PE行业,在IPO暂停期间度日如年的光景。”上述上海某私募负责人士叹道,IPO重启迫在眉睫,就算抛开发行节奏和发行价格的调控,PE虽然短时间内没有“行业胜利”可言,但坚持不倒下就意味着一切。
最焦急的投行们
IPO开闸倒数时,拟上市企业、PE及保荐机构在焦急等待发令枪响起,但最焦急忧虑的,当属因之前保荐项目出现重大问题而被立案或处罚的券商机构们。
五家被立案的券商中,三家都已进入处罚期,暂停业务的时间及处罚结果都已明确,但处于立案阶段的光大与国信,还要等待。这段时间内,其所有新业务申请也将被暂停。
据统计,83家过会待发的企业中,国信共有7个项目,其次是民生和平安、光大,分别为5个、5个、4个。根据规定,上述21个项目将无缘IPO开闸后的首发。
“现在每次听到IPO开闸的消息对我们都是刺激。”7月19日,光大证券投行部一位保荐人向本报记者抱怨道,“一方面是等了这么久眼看就要放行了,别人都在准备补充材料以获得发行批文,而自己却只能在一边瞪眼等待,这种心理落差旁人难以体会,另一方面是拟上市的客户则在不断催促,要求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则要不断地想办法安慰客户情绪,毕竟人家被耽搁也怕夜长梦多。”
平安、民生等券商虽遭到较严厉处罚,且目前也处于处罚期内,但其解禁时间确定。
“新股申报问题上,给我们留下的隐患更大。”一位所在券商正遭受处罚的投行人士表示,正在排队待审的拟IPO项目,如果换保荐机构必须撤材料后重新排队,所以这类客户虽有微词,但也无计可施。而那些已成熟准备上报的拟IPO申请项目,则随时面临客户流失的危机。
“证监会不接受我们申报的有关IPO申请,且我们被‘限制’的时间到底是多久也未明确,这使得我们很难制定申报时间表,也很难向准备申报申请的客户解释。”上述光大证券保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些储备项目往往是保荐方跟踪多年的企业,IPO暂停期间,客户方的压力尚能承受,但随着IPO开闸的时限日益临近,承受到的各方压力就成倍增长。
“的确已经动了跳槽的心。”7月19日,上述一位所在券商正在遭受处罚的投行人士坦言,往往是储备项目跟随保荐人流动,身上带有储备项目的保荐人是稀缺资源,“如果再没有明确说法,我会决定跳槽,这样对自己和客户都要有明确交待。”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专题:IPO重启在即(2013-06-13)
东兴证券:设立仅4年“火线”提交IPO 业绩“三连降”(201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