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食品往往是大牛股的摇篮,无论是美国的亨氏、箭牌、好时、可口、百事、麦当劳还是中国的旺旺、康师傅、伊利、双汇、娃哈哈 ,他们都是平民消费领域中的快速食品,他们的发展几乎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常年保持稳定增长,创造了10年10倍、甚至10年20倍以上的创富奇迹,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类企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调研起来也很方便,股价相对波动幅度较小,操作起来更容易把握。
那么,这些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牛股到底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未来还有哪些公司是潜力品种呢?
巴菲特钟爱食品股,溢价收购亨氏
今年,股神巴菲特有一笔大的并购,该并购的对象就是老牌食品制造商亨氏,收购价达到了72.50美元/股,较二级市场溢价高达20%,让投资者惊呼看不明白的是,这次收购的市盈率“太高”了,达到了24倍,这大大超过了巴菲特一般在10倍左右市盈率买进的投资原则。
不过,我们仔细分析发现,这次收购并没有24倍的PE那么高,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12年度)中,他对此项收购进行了解释。巴菲特联合巴西投资家Jorge Polle Lemman各出资40亿美元购买亨氏100%控股股东各一半的股权。另外,巴菲特还另外投资80亿美元购买亨氏9%股息率的优先股。这个优先股有两大好处:一是亨氏将在未来某时刻以高溢价回购;二是允许巴菲特以较低价格认购5%普通股。
因此,据此推断,巴菲特的综合成本不会是24倍市盈率那么高,实际投资成本将大大降低,可以简单计算40亿美元的投资静态市盈率是24倍,80亿美元的投资静态市盈率是11倍,综合来看是15倍左右,再考虑未来若巴菲特允许以较低价格认购5%普通股,巴菲特的综合投资成本还将降低。
另外,看过巴菲特2012年新增的几项投资:乐购、菲利普等投资,市盈率刚好在10倍上下。
我们从亨氏公司的网站上可以查到近年的财务数据,亨氏资产负债率逐年降低,从2009年末的86.76%下降到了2013二季度的75.54%,整体负债较高;再看亨氏的利润表,约35%的毛利率和10%的销售净利润,都是不错的;但2009、2010、2011、2012、2013年前两季度每股收益为2.89美元、2.84美元、3.07美元、2.86美元和1.77美元,简单测算近5年平均每股收益为3.04美元。同时,亨氏是老牌食品企业,成长性较为稳健,近5年收益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20%。再看亨氏的现金流量表,经营性现金流相当不错,每年达到11亿~15亿美元,都比净利润高,应收账款也占比不大。
由亨氏当前的财务状况可以反映出,公司已经从历史的快速成长阶段进入了成熟阶段,即便如此,巴菲特依然愿意高价收购,可见巴菲特对消费龙头公司的偏爱和对亨氏品牌的认可。
从附表中可以看到,亨氏是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中1957~2006年回报排名第11的大牛股,50年平均利润增长率达到14.48%,算上分红,股东回报率高达16%。
一生两只“亨氏”超越巴菲特
亨氏创立于1869年,目前拥有上千种产品,1946年在纽交所上市,近30年来,亨氏公司的股价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4年的1.59美元涨到2012年的70美元,年均涨幅15%。
历史上,亨氏集团共经历了8次送股,从1961年初投资于亨氏公司1股,到2012年股数达到162股,如果投资者在1976年2月20日投资一股公司股票 (当日收盘价1.72美元),到2013年2月20日投资价值上升到1948美元,37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1%,还不包括每年四次的现金分红。
请记住这个数据 ,37年复合收益率超过21%,如果一个投资者的一生中抓住两次这样的机会,你将超越巴菲特一生的成绩(巴菲特20岁10万美元起家,60多年的年复合收益率是21%).
从毛利率上看,国际主流的食品公司中,2012年,收入规模最大的雀巢(2012年达989亿美元)以47.5%的毛利率和10.85%的净利率领跑多样化行业,亨氏2012年的毛利率为35%,在此水平线上已经持续了20年。亨氏从2004年到2012年的现金流量基本稳定,这保证了亨氏给投资者每年四次的现金股利分红,可见,公司是很厚待股东的。
“稳健、垄断”符合股神口味
自1876年诞生以来,亨氏番茄酱已有137年的历史,2012年全球番茄酱收入增长9.7%,其中2012年美国调味品市场的容量达到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主流机构预计2012~2017年,调味品将保持符合年增长率1%的态势。
公司产品有着独特的原料,而包装的创新是亨氏调味品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亨氏经历了135年的创新历史,从包装、口味到培育方法,符合市场需求的独特的微创新是亨氏竞争优势的体现。此外,收购也助推企业的成长,近20年来,亨氏完成了20余次收购,平均每年一次。
巴菲特收购亨氏属于典型的巴式投资法:1、非常稳定的现金流;2、稳定的经营历史与优异的历史成绩;3、稳定的传统行业,行业本身变化不大,产品形态也是100多年未变,类似于可口可乐,公司无论是在品牌还是在产品方面均保持着绝对的垄断格局。
几乎没人怀疑几十年后人们仍会喜欢这一著名品牌旗下的番茄酱、Lea&、Perrins酱以及其他酱汁。
全球蕃茄酱行业近几年是低迷期,蕃茄酱占到亨氏营业总收入的45%,巴菲特可能是看清了该行业未来有望走出低迷期且亨氏业绩有望大幅提升。这与当年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一样,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股票之前,可口可乐业绩低迷了十几年,新CEO上任后业绩开始提升。
巴菲特2003年前后买入中石油股票时,其每股收益0.55元,市价1.3~1.7元,市盈率才3倍,且那时油价还属于历史最低时期(9~12美元/桶),未来油价下跌空间几无而上升空间巨大,巴菲特此时买进实在高明。实说话,这样的机会出现,普通投资者也能把握。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