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和程定华均为在业界声望较高的两位金牌分析师,有分析人士认为,他们的观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经济增长预期、流动性预期和对股市机会与风险的探讨。一位券商策略研究员对此表示:“这三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市场多空争论不休的话题,但市场在经历6月大跌和”钱荒“后,两位金牌分析师的观点仍可能对市场构成一定的偏空影响。”
私募争论1:经济乏力OR企稳复苏
那么,未来的经济和A股格局是否真如上述分析师所预期的那样不乐观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上述三个重要问题分别采访了以下几位私募人士:深圳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成都德源富锦投资执行总裁张浩 、北京铂熠鸿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陈志平、北京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 。记者注意到,与两位金牌分析师观点相对一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私募在多个问题上都有较大分歧。
NBD:两位金牌分析师都对国内经济抱以相对悲观的看法,那么各位又如何看待未来经济形势?
张浩:我对宏观经济总体看法也不太乐观。从近期公司调研来看,不少企业确实出现了明显的资金紧张状况,运营缺乏活力。
从当前经济环境来看,实现低速增长有难度。
康浩平:我不认同经济持续下行的悲观论点。一方面,在经历流动性危机后,高层已在实施稳健的经济政策,不可能出现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从历史经验看,国内经济具有周期性调节规律,2003年银行业危机令市场恐慌,但随后却迎来经济高速增长,因此目前不能太过悲观,我认为经济企稳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陈宇:我认为短期内经济增速还是会持续下行,未来长期将保持低速增长趋势。未来经济增长是否乏力,应该看结构转型是否充分合理,去杠杆和去产能如果能实现,未来经济状况总体将向好,就算增速放缓,也能做到有质量的低速增长。
私募争论2:流动性恶化OR趋于好转
NBD:各位如何评价流动性风险问题?
张浩:从整体看,社会融资总量已经出现疲态,融资成本仍然很大,因此才出现大量的理财产品和信托等影子银行现象。由于此前国内金融业、房地产业、地产基建积累了过多负债,因此崩盘之说也不是危言耸听,我对未来借贷环境改善并不乐观。
康浩平:流动性水平和经济政策相关,只要经济企稳复苏,相对应的信贷体系将逐步宽松,不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会慢慢出现转机,而且从7月的股指走势来看,“钱荒”影响已变小,社会融资规模开始回升。
陈志平:我认为所谓的流动性危机言过其实,目前的社会资金供给总体仍较充分,不过资金供给渠道不畅会导致一定的效率缺失。“钱荒”因素固然还存在,但我相信下半年后,不论实体还是虚拟经济的融资状况都会趋于好转。
私募争论3:股市机会不大OR仍存契机
NBD:目前经济增速减弱,这是否意味着未来股市投资机会也随之变小?
张浩:股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是经济弱势,若考虑新股因素,股指甚至会再度探至2000点以下。当前股市风险因素明显,机会很难把握,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往往容易在弱势下出现暴跌,个人建议多采取对冲策略。
陈宇:目前股指还未探及底部,下半年很可能继续下跌,不排除沪指下破1450点的可能。此外我认为,权重板块和新兴行业板块都存在巨大风险,中小板、创业板等新兴行业股票估值偏高,涨势不可持续。
陈志平:我的观点和两位券商分析师截然相反。我认为不久股指将呈现剧烈反弹,将迎来一波新的行情。从技术层面分析,股指形态已开始转向,极有可能出现反转局面,股指震荡不会持续太久,而目前看,上证指数一旦连续达到千亿元以上成交额,下个月或许将出现指数快速拉升的大好局面。因此,股市机会肯定是大量存在的,下半年抓住大行情、获取较高投资收益是有可能的。
康浩平:我认为宏观经济走势与股市没有必然联系。从历史规律来看,股市相对经济甚至有滞后现象,即使经济增速下降,但也不一定快速影响股指。而横向对比看,海外股市特别是日本股市曾经出现经济大萧条时股指疯狂上涨,而中国经济目前还算相对平稳,股指持续走低的可能性已不大。因此股市机会自然存在,除了创业板等新兴个股有机会,地产等具备政策题材的板块未来或也有机会。(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