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概念遭暴炒 或蔓延至前海概念
本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由此自由贸易区概念再度引发市场关注。概念股中上海物贸近日连续暴涨。
据中证报消息,分析人士表示,在自由贸易区概念炒作热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地处深港合作第一线的前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将获得资金的青睐;事实上,前海湾保税港区早就设立,其转型为自由贸易区也已成为规划,预计相关上市公司如深赤湾A、中集集团、盐田港等将出现一定的交易性机会。
据介绍,2011年10月8日实施的《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前海湾保税港区应当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通行的规则,坚持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加强深港合作,探索建设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法制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区。
无独有偶,2012年9月广东通过了《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广东省将在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总体目标。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将有更多推进粤港澳地区的自由贸易。全国保税港区理论上都可以探索真正跟国际接轨的自由贸易区,但真正成为自贸区仍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据媒体报道,目前前海湾保税港区正按照前海合作区的发展战略在实施转型升级,从物流港口向具有金融贸易园区功能特点转型,以后要配合香港实现深港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但现在只是在一定领域进行探索,仅仅还在探索层面。
货物贸易便利化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深港共建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深圳和香港具备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的基础条件,两个机场以及两个超级港口都在相距30公里的范围内,这种组合优势在全球首屈一指。
通过对比深圳前海与上海自贸区的特征发现,上海自贸区在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更具开放度,而深圳前海则在与国际接轨的政策上更胜一筹。
与上海自贸区相比,深圳前海监管理念则立足仓储物流,并创新商业模式,吸引区域公司总部、全球知名物流公司营运中心的入驻,实现区内区外联动。与此同时,深圳前海重点发展进口消费品展览展示中心、进口产品的分拨中心,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将前海湾保税港区打造成为亚洲重要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商贸中心、商品集散和交易中心。2013年1月,首批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签约金额约20亿元。
前海之特正是在于比特区更“特”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少到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按内地和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补贴。
而据媒体报道,上海自贸区试图在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更具开放度。这包括,政府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在上海市探索实施离境退税政策、选点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店、按照有利于贸易主体集聚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原则,落实促进贸易发展的财税政策,做好出口退税服务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