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造业活动6月急剧放缓。官方公布的6月PMI较5月下滑了0.7个百分点至50.1%,虽然这一数字勉强维持在扩张领域,但这是4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汇丰银行发布的6月PMI甚至跌落到48.2%,显示制造业已经进入收缩区间。官方PMI数据虽然显示制造业仍处在扩张区间,但其走势与汇丰PMI保持一致,整体呈现回落态势。整体看来,对经济在二季度企稳的预期落空了,现已呈现出经济先行指标走低的格局,这使我们对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前景难乐观。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政府明显提高了容忍度。预计6月CPI会保持在较低水平,PPI仍会保持负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按过去几年经济政策取向分析,许多人做出了央行会降准、降息的预期,但就最近央行对“钱荒”的处理手法来看,走刺激经济的路子已经过时了。
“不刺激、去杠杆、结构性改革”会是未来政策取向的主流。
不刺激,更多地表现为财政领域的政策取向。此前,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上马各类投资项目会很快把经济增速提上去。但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度扩张很容易导致投资增加、信贷扩张、产能过剩、通货膨胀上升的恶果,以致于增长不能持续。
去杠杆,则更多体现在货币政策上。近期“钱荒”的出现可谓典型代表,说明了在流动性泛滥之下,金融杠杆过高,资金的双轨制所导致的套利动机对经济增长的现实危险。无论是不刺激还是去杠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在此过程中,只要经济不面临崩盘危险,过往激进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就不会出台。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就不能把股市的投资逻辑一味地押注在货币政策的松与紧上,而是要在结构调整的路数上多加研究。许多曾经辉煌过的传统周期性行业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可能无法重塑以往辉煌,尤其是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在股市中的表现一定是跌多涨少。
投资者还应注意,现在的股票指数更多的市值集中在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公司上。因此,股指走势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有良好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股票市场就没有机会,新兴产业中的佼佼者由小到大的成长,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投资者要跟着政策,抓住机会,过多的怨天尤人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