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疯了。”他说,“有一份大约550公斤的石头,一个朋友咬着牙砸下8000万人民币,以为可一剑封喉,而最后中标价是1.3亿!往年的公盘,过亿者不多,这次却比比皆是,成交价高于底价100倍的标的频频出现。”
此次公盘竞标之激烈不仅让买家大呼疯狂,连缅甸组织方也有点措手不及。竞买者不断提价、追加标单,导致标箱被“挤爆”,工作人员只好拿着竹竿,把新标单使劲塞入标箱。
开标时,几千人凑在一起观看滚动的电子屏,如同传说中的科举张榜。
江增祥第一天投出110多个标,才中1个10多万欧元的小标;第二天,他把出价调高20-30%,中了3标,分别为6万、17万、40万;眼看形势严峻,第三天,他咬牙再加30%,还是只中3标,分别为17万、20万和40多万。“入行20多年,参加缅甸公盘10多年,估价偏差那么远,还是第一次。”江增祥感叹。
江增祥估计,公盘第一天成交额是1.6亿欧元,第二天2亿多,今年整个交易额可能超过15亿欧元。
神秘的女拦标者
不可思议的行情,加上巨大而错杂的利益,使得此次缅甸公盘乱象不少,“潜规则”频频,查证件、对指纹都难以管好。
展示期间,有的买家相中了某份石头,会悄悄将其中的好料反扣到底部,遮掩起来,以减少其他竞争者的注意;有的在原石的“开窗”处(磨掉小块表皮、供买家窥见内部材质)用油笔涂抹,干扰其他竞争者估值。还有些买家趁人多手杂,调换石头,酿成混乱,例如某人投中了1号标、却发现已经变成2号标的石头……
公盘归来数日,坊间还在热议三五个奇怪的投标者:从名字上看是中国女性,在开始投标的几天,她们以不可思议的天价大量中标。据说公盘方当天就约谈了她们,但未有公开结果。
回国后,有玉商将她们的“壮举”以武侠体编成手机段子,在圈中散发,宣泄此次空手而归、“纯粹旅游”的郁闷。
业内猜测,这些“女侠”是来闹场的,高价中标后,她们不会付款提货,是故意要废掉这些标。(至发稿时,本次公盘尚未开始提货。)
有人说,这是缅甸人自己拦的标,要在前几天制造紧张,以抬高后几天的行情。其用意在于:翡翠原石是缅甸人的独家生意,这回拦下来,以后还可以另外卖。
有人说,这是揭阳的毛料大户所为,“请夜总会小姐来踢场子”,意在阻止毛料正常入市,以保证自家囤积的那些石头继续升价,而罚没5万欧元的保证金对于身家过亿者而言不过是冒个小水泡。
在众多拉标者的助推下,此届翡翠公盘原石交易价格直接以倍数计算,20-60倍的涨幅为家常便饭此前缅甸翡翠公盘原石价格仅比上一届有20-30%的涨幅。
“这些都是猜测,到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江增祥强调说,本届公盘很“乱”,越懂石头的人,越买不到石头最大的乱处是,乱在哪里还不知道。
陈峰也有同感,但在其看来,拦标情况过去也有。有的因为发现投高了,买不起或不想买;有的则是故意毁标。
从铁矿石到翡翠石
公盘归来的中国玉石商们分析认为,今年公盘的出奇疯狂背后,有缅甸政府推波助澜的手。
缅甸盛产全球95%的翡翠原石,翡翠为缅甸政府四大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自2011年3月成为新政府领导人后,吴登盛致力于推动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并随后获得西方国家解除制裁。而抬升翡翠行情,以及谋求攀上玉石制造产业链更高端的环节,获取更大的利益,则是缅甸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数据显示,第一次缅甸公盘成交额不足50万美元,2003年第40届公盘总成交额达1亿元人民币。2013年的第50届公盘约有200亿的交易额,充实了缅甸新政府的财政,也在13天内为该国创造了一批千万富翁据传公盘中约一半翡翠原石来自民间。
资源在手,资金到手,缅甸政府牢固控制着翡翠原石的开发,中国玉商们只能在交易市场上获得原石,即遵循缅甸政府制定的原石交易规则及价格指导线,而从2011年起,缅甸政府限制翡翠开采。甚至有消息称,未来缅甸每年只会举行一次翡翠公盘交易,而不再像往年那样一年数次,以此推高翡翠价格。
另一方面,过去一直由中国商人从缅甸进口翡翠毛料,在中国进行加工切割,制作成各类翡翠饰品进行销售,产业链条中的利润主要被中国商人拿走。为此,缅甸政府一直希望能够把翡翠加工环节留在缅甸国内,以期获取更多利益。有业内人士揣测,缅方的算盘,是先抬高原石出口价格,到一定时候再出台产业政策,以优惠价供应原料为饵,把中国玉商留在缅甸投资办厂。
三联村一位玉商此次参加公盘的经历,生动地说明了这种被动之下的惶恐:投低了怕买不到,投高了怕亏钱,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看中一份不错的石头,填写了100万欧元的标单;就在这时,两个说潮汕话的揭阳人走过来,朝石头瞄了两眼,他立即吓得脖子一缩,赶紧一咬牙,追加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