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力动向 > 正文

股市不相信眼泪:跌停潮来袭 机构踩踏出逃股民想跳楼(5)

www.yingfu001.com 2013-06-25 03:31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资金持续紧张,市场纷纷寄希望于央行。李克强总理表示,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放松,预计激活存量资金的方式可能需要提高资金价格,不利于股市资本面”。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称,不过当前经济和通胀背景也不支持央行大幅收紧流动性,因此银行间利率未来有望逐步回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半年外汇占款上升趋势难以持续,国内社会融资总量和M2增速将放缓,QE退出预期导致国际资金风险偏好下降并撤出新兴市场,三季度市场资金面状况将较上半年趋紧。而三季度又是包括信托、理财产品和地方融资平台集中偿付及展期的高峰期,市场利率将有所上升。汇丰晋信对于下半年流动性的判断依然偏中性,总量上相比之前不会有太大变化,央行只是希望通过结构性调整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目前来看,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速偏快,房价上升速度也较快,CPI下半年将有所回升。基于上述多项原因,海富通基金研究总监丁俊认为,“下半年货币和融资政策显著放松的可能性很低。而对于股债而言,流动性恶化可能比基本面更具杀伤力。”

  基金减仓进入中场休息

  多家研究机构的基金仓位监测报告显示,近期基金减仓较为明显,已经调整到了防御的姿态。大成基金分析称,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后,通胀或有可能超预期上升,这对货币政策形成一定的压制。兴业全球基金认为,流动性收紧对A股走势产生负面影响,在宏观经济较为平淡的背景下,这种影响将被放大。丁俊表示,目前来看,央行仍没有“放水”的迹象,从现在到月末随着半年末考核的临近,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资金的渴求将持续,后续走势难言乐观。

  宝盈基金投资部总监高峰认为,单纯从经济基本面和估值水平来看,目前市场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很小,但考虑到流动性收紧及新股恢复发行,不排除短时间市场出现极端恐慌、投资者割肉出逃的可能性。“我们对三季度整体走势相对谨慎,预计下半年将是‘先下跌后反弹’。”

  在大幅下挫之后,技术性反弹的可能性在增加,但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基础,当下A股只能继续向下寻求支撑。中期来看,如果基本面依然未出现积极信号,投资者只能耐心等待A股“跌出来的机会”。目前来看,市场主要的关注点有两个,一是资金面紧张是否能缓解,二是实体经济到底如何。对于前者可观察拆借利率,对于后者应关注上市公司中报盈利预测。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由于宏观经济和流动性都难以支撑大市值股票表现,相当多的基金公司仍倾向于认为未来市场的主角是成长型公司,“小马拉大车”的结构阶段性行情还将是主流。然而,“牛气十足”的创业板近日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记者了解到,“获利了结,再寻机会”是基金经理普遍的心态,他们认为如果此刻不收割,前期的胜利果实有可能被无情的市场再度吞噬。

  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经理刘辉对于今年整体市场的判断是,只要宏观经济不出现强有力的复苏,成长股的行情就会贯穿全年。迄今为止上半场已经走完,表现为估值推动的股价上涨,其特征为涨幅较大、速度较快。那么关于下半场,他的判断是来自于盈利的推动。此时,只有盈利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个股,才能有机会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这就意味着能够继续上涨的个股数量要远远少于上半年。

  多数基金经理仍表示结构性机会贯穿全年,但随着资金面的继续紧张,成长股的补跌也难以避免。当前成长股行情处于“底部的顶部”,短期风险和回报不匹配,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高峰指出,目前很多个股估值普遍透支了一到两年的成长,在经济大环境偏紧时,注定了大部分公司难以兑现乐观预期,下半年市场至少要观察这些成长性行业的真实业绩增长情况。

  虽然经济低迷提供了做多成长股的理由,但如果基本面和流动性环境进一步恶化,即便是抱团取暖的成长股,也会存在“多杀多”的风险。基金经理普遍认同从业绩和成长空间两个维度来判断,具有业绩持续性的公司将在回调之后继续创出新高,而一些业绩兑现较慢和概念性偏强的个股则需要时间来消化前期的涨幅,中报发布将是一个洗牌的时间窗口。

  目前,“经济退、政策进”作为周期行业反弹逻辑的丧失已成为市场的共识。基金经理普遍认为,下半年市场风格依然难以出现大的转换,阶段性的修复是合理的,但宏观经济并不支持权重股持续走强。刘辉表示,如果宏观经济出现强有力的复苏,那么市场风格可能会发生切换,但目前看来概率不大。在宏观经济没有强劲表现之前,整个周期性行业仍将承压。

  寻找可能出现“奇迹”的子行业

  “就我们而言,符合未来经济转型发展方向的成长性公司是关注的重点,主要看其商业模式是否有前景,其次看盈利和估值的匹配程度。”刘辉说道,我们持续关注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的消费电子,同时关注消费升级受益的传媒、乘用车和医药,长期关注与中国经济改革相关的节能环保。继续坚定看好以“消费服务”和“新兴产业”为代表的行业性投资机会,从中长期来看,可预见的持续性成长能力将能够有效化解部分成长股的估值压力。

  杨德龙表示,经过6月以来的大幅下跌,A股风险释放较多,在经济没有大幅衰退风险的前提下,A股仍有可以挖掘的投资机会。操作上,重点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的个股。行业上,看好弱周期的板块,如目前盈利状况良好的中小银行、地产、券商、保险、汽车、家电、医药等。继续规避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强周期蓝筹股,比如有色、煤炭、钢铁、化工、航运。高峰指出,最可能出现“奇迹”的子行业包括互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以及军工领域。(证券市场红周刊)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