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盘风向标的券商股在近期大盘的震荡下跌中率先进入调整阶段,自5月底行情调整以来板块整体下挫逾13%,而同期大盘跌幅仅7.1%。板块整体走势欠佳的背后,是多家公司主要股东的持续抛售。数据显示,自5月底以来,逾半数的券商股登上大宗交易系统,成交总金额超过10亿元。
周一,光大证券现身上海大宗交易平台,成交143万股、金额近1639万元,卖出席位为光大证券北京月坛北街营业部,而接盘方来自安信证券北京阜成路营业部,价格11.46元,价格11.46元/股,较当日收盘价折价8.2%。这已不是光大证券近期首次现身大宗交易,自6月初以来,该股连续上榜沪市大宗平台,且卖出营业部全部来自光大证券北京月坛北街营业部。
当日,西部证券同样在深市大宗交易平台上遭遇高折价甩卖,成交价格12.33元/股,较当日收盘价折价8.1%,卖出席位为西部证券上海西江湾营业部,买入方为华泰证券江阴福泰路营业部。西部证券同样在近期频繁出现大宗交易,且上述卖出席位同样为抛售集中席位,此外其兄弟营业部西部证券丹阳丹凤北路营业部亦频频“露脸”。
此外,西南证券、兴业证券、广发证券等多家公司也为近期大宗交易上的被抛售重点。粗略计算,自5月下旬以来,多达10只券商股借道大宗平台完成交易,成交股份数超过1亿股、累计成交总额逾1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临近年中,许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具有通过抛售非经营性主业来扮靓中期业绩的冲动,这同样是券商股频繁上榜大宗交易平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金证券公告显示,公司第四大股东上海鹏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便自5月中旬起,通过大宗交易及二级市场连续减持公司股份。长江证券也在5月遭遇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及其大股东锦江国投联手沽售。
国金证券分析师指出,5月初召开的券商创新大会之后,消息面乏善可陈,行业创新整体稳步前进。此外,二季度大盘进入下调通道,成交量明显萎缩,沪深两市成交规模缩量近3成,而经纪业务收入仍为大部分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影响券商中期业绩;而近期同业拆借利率飙升一度达到9.6%,上周五回落至7%左右,反映出市场资金流动性堪虞。此外,5月宏观经济数据“喜忧参半”,同样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缓慢,进一步打击A股市场。作为大盘领先指标的券商股在伴随股东逢高抛售的同时率先做出反应并不意外。
多家券商研究所也不看好今年A股的“下半场”。国泰君安在近期召开的中期策略会上指出,在当前经济转型转背景下,传统的周期定位工具逐步失效,目前系统性方向判断的基础仍然薄弱,市场在三季度难以获得明确的宏观信号突破2100点至2350点震荡区间。
相关新闻:
券商申领公募牌照有望加速
上海一券商资管陷10亿元低劣骗局 引发核查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