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专家:圈钱市定位依旧 IPO新政仍未触及根本(2)

www.yingfu001.com 2013-06-16 10:02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资深市场评论人士熊锦秋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为推动新股市场化发行,规定发行人通过发审会并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后,证监会即核准发行,新股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也就是说,证监会不再在核准发行环节设卡,不再控制新股发行节奏,企业只要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就可获得核准发行批文,核准批文有效期为12个月,由企业自己选择发行上市时机。如果证监会不再在发审环节通过行政手段有意无意控制发行节奏,而让新股发行市场化,全部由市场主体来自我调节,那么在政策多变的A股市场,发行人就怕夜长梦多,只要拿到发行核准批文,哪里敢等12个月甚至一两个月,根本不会在乎市场点位高低、行情冷暖,企业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拿到批文就先发行上市再说,不管发行价多低,发行人也愿意发行上市,即使暂时吃点亏也无所谓,因为只要上了市,将来就拥有各种数不清的特权。直接结果就是,证监会一发批文,企业就发行上市,证监会审核能力有多大,新股发行节奏就将有多快。

  就此而言,征求意见稿一方面将导致市场主力扎堆新股炒作甚至操纵,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新股发行链条开足马力生产,形成新股“大跃进”,由此必将导致市场弃旧迎新,市场暴跌、新股逆势走强。因此,熊锦秋认为目前的市场环境,根本没有奢谈新股发行市场化的资本,因为A股市场还是一个不能称之为真正市场的市场,盲目追求新股发行市场化,只能是形成新一轮股灾,让发行人一夜暴富。从严打二级市场操纵,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入手,让市场正本清源,之后新股发行各种问题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既然盲目追求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那么市场对IPO数量控制的期盼也就顺理成章。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指出,就投资者而言,对于新一轮IPO改革是怀有两大期盼的:一是希望上市公司质量高,业绩好,成长快,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一是发行能有节奏,能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承受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数量上有相应的控制。

  从市场化发行的大方向来说,IPO的数量,按理只能让市场来决定,不应加以行政限制。但市场环境已有了很大变化,之所以现在总有舆论会把股市行情与IPO节奏联系起来,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人们怀疑企业募集资金的冲动仍然很强烈,对新股发行所带来的供求关系变化充满忧虑。

  桂浩明认为,由于发行实行核准制,股票供应的确容易受到行政行为的影响。在一时间增加资金供应无门的情况下,投资者要求对股票供应加以限制,在某种角度上也不是没有道理。究竟该如何使这两方面获得某种动态平衡,对管理层智慧是一个大考验。

  理论上,无论是股票一级市场上的IPO,还是二级市场上的交易,最终决定其价格的都是供求关系。大而言之,影响股市走势的最本质因素,也是供求关系。在资金供应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新增股票供应的规模对行情的影响就会突然被放大。桂浩明表示,为了维持市场平稳,理应在资金与股票两方面实现双向扩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只单纯增加股票供应量,哪怕上市的全是蓝筹股,市场照样难以稳定。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