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盘面分析 > 正文

经济复苏乏力 弱市机会看两端

www.yingfu001.com 2013-06-15 12:13 中国证券报我要评论

  经济回升力度继续减弱

  记者:5月份经济数据整体偏弱,如何看待经济复苏前景?是否出现新的风险?

  汪进:5月工业增速环比回落,反映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发电增速回落远快于工业,表明能源消耗下降,经济结构转型并拖累经济增长,但下游的稳定也使得我们对经济增长不用过分悲观。考虑到目前投资、消费、出口依然稳定,在低通胀背景下货币政策不会紧缩,预计经济增速平稳,但回升力度减弱。5月CPI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目前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并不存在,而非食品价格更无涨价压力。我们预测全年CPI为2.8%,今年三季度以前将维持在3%以下。目前通胀持续维持低位,并不会给政策调控带来压力。PPI走弱受中上游产能过剩拖累,与短期需求变化关系不大,中上游走势仍将持续弱于下游。在调结构背景下,我们认为短期内推出保增长政策的概率较低,基于此下调PPI年均值至-1.1%。

  魏颖捷:5月经济数据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经济反复、通胀温和”。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以及消费数据来看,经济复苏后劲不足,但仍处于可控范围。5月PMI环比略有好转,更多是对于1-5月社会融资总规模大幅扩张的滞后效应。PPI数据反季节下跌,跌幅创2011年来5月最大跌幅,显示以工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仍严重的产能过剩。

  在5月经济数据公布的当天,管理层重申此前定调的经济改革事项,再一次明确了政策信号,即在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的背景下,改革仍是首要任务。因此,在未来几个月,宏观环境将在经济反复、政策偏中性、微观经济低景气中煎熬,经济数据很难有大的起色,政策层面也不会有大刀阔斧的干预措施,更多是依靠结构化的改革、微观经济的自我调整来消化大周期的波动。

  流动性或好于预期

  记者:进入6月,流动性预期趋向谨慎,紧缩压力有多大?会否持续?

  魏颖捷:二季度以来,对于流动性紧缩的预期是导致市场疲弱的根源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流动性或许要比预期的要好很多。5月新增信贷回落至6674亿元,但1-5月社会融资规模已达9.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3.12万亿元,流动性并未实质收紧,更多只是对银行表内部分的收紧,这种收紧幅度相比融资总规模很有限。在金融多元化的背景下,影子银行等非银行金融体系的造血功能依然旺盛。在社会融资总规模大跃进的同时,经济数据依然低迷,超额流动性流入实体经济不明显,不排除流向债务平台的可能。再结合审计署公布的地方政府融资余额数据,未来半年都是地方政府的偿债高峰期,偿债周期中收紧流动性会加大系统性风险,因此流动性紧缩的压力或有限。与其说流动性收紧预期会对经济和股市带来压力,不如说偿债周期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市场对于经济和股市的负面预期。

  汪进:我们认为,短期流动性危机未必持续。外汇资金流入放缓、季末货币需求上升均使得短期货币市场资金紧张,仅为短期流动性危机,但央票发行利率稳定显示央行不会引导利率上行。低通胀背景下,央行不会加剧当前流动性短缺状态。季末资金需求结束后,货币市场利率或仍将下行,长债发行利率下行也显示融资成本并未提高。随着货币增速与经济的关系脱离,观察货币政策方向的工具由数量转向利率;未来央行将认可货币增速小幅回落,而利率决定的融资成本走势才决定货币政策方向。此外,政策也从防通胀、防资金过度流入转向防通缩、防资金流出。

  邓二勇:本身银行间流动性就存在季节性,每年年中、年末资金利率就容易大幅波动,大家近期对于流动性的担忧,主要是政府加强了对虚假贸易的监管。由于经济将不断向下,因此我们预计未来银行间整体的利率中枢将向下,从这点上看,流动性应该较为宽松。这种流动性宽松的原因是经济去杠杆不断深化背景下,企业部门对于资金需求的不足。宏观经济不佳的背景下,市场的风险偏好将增加,资金也难以流入股市,股市难有好的表现。

  投资机会抓两端

  记者:如何看待A股未来走势?当前是否是抄底时机?

  魏颖捷:本轮市场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预期与现实的错配,主要由创业板高增长预期与微观经济实际运行数据的错配、市场对于政策的预期与实际政策信号的错配。创业板等小盘股是今年A股的人气指标,但从实际运行数据来看,至少现阶段所谓的成长股并未体现出与市梦率相符的成长性,离“中国梦”更是相去甚远。纵然未来小盘股中会跑出伟大的公司,但三季度小盘股经历了数据的证伪后,将进入价值回归周期,即中期调整。而主板市场估值低,系统性风险有限,对于传统行业的悲观预期都基本兑现,即使短期内这些行业看不到起色,但进一步下跌的动能有限,更可能进入到一个再次筑底的过程,关键词是“熬”。伴随着传统行业的去库存和淘汰落后产能,低估值的公司在三季度应该是个不错的抄底时机。

  邓二勇:本轮调整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经济基本面持续低迷。我们一直认为自去年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弱复苏是衰退过程的中继,5月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观点。企业盈利预计在未来还将持续向下,流动性也出现了紧缩的迹象,加快了股市的调整,同时IPO重启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担忧。在宏观经济明确复苏前,A股整体机会不大。我们判断本轮上证指数将挑战前期低点,未来A股的投资机会将是结构性的,我们明确看好优质的成长股。日韩等国在转型期的经验也证明了优质成长股能够穿越转型,持续增长。

  记者:未来可能的投资机会存在哪些板块和品种?

  魏颖捷:未来可能的投资机会主要在两类,一类是传统周期行业,基本处于景气底部,落后产能淘汰对于此类上市公司是利好,加之本身股价和估值都处于历史低位,符合巴菲特 “烟蒂股”的投资逻辑。这两年草甘膦、电池等传统行业就是此类投资逻辑的代表。另一类则是消费股,在当前经济周期,唯一可以抵御周期型波动的机会,若三季度市场出现调整,此类品种不仅抗跌,而且自身修复能力较强,具体到细分行业,一些医疗服务业和具有独家品种的医药股可以重点留意。低估值蓝筹股在四季度应该有机会,一是利空已经充分解读,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基本都已经反映到股价上,而且在一轮经济谷底背后,率先起来的往往都是那些具有规模和垄断效应的大型国企,而非成长企业。从这个逻辑判断,低估值蓝筹股价的表现会先于业绩底和经济底。若我们判断年底和明年经济会有所起色,下半年低估值蓝筹就可能提前启动。而且调结构伴随的是传统行业的产能淘汰和进一步集中,对于蓝筹股是利好。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