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浑水的攻击点虽然看上去小,却让人感觉事实确凿。比如,浑水指出“东方纸业声称其生产线年产量为36万吨,但中国没有一条生产线年产能超过20万吨”。对于这件事居然没有人能拿出事实回应。
浑水还指出,“从客户角度看。东方纸业声称的2009年十大客户中有9名都是没有能力购买东方纸业此前所称的产品量的,其客户的购买量都超出了这些客户的收入。”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投资人,看了这些消息后,都会相信浑水的指控。
另一家依靠做空中国概念股而出名是香橼公司。它和浑水惊人地相类----它的正式员工甚至比浑水还少,只有一个人,就是创始人安德鲁 莱福特。
莱福特今年只有43岁,他既没有在华尔街上过班,也没有学过金融,但是,他像猫头鹰一样,有天生的寻找股市上的腐鼠的本领。他从2007创办了一个叫香橼研究(CitronResearch)的网站,寻找表现不佳而且有可能作假的上市公司。实际上香橼(柠檬的一种)在美国的含义就是“闻起来很香,却难于入口。”莱福特为公司起这个名字就是用香橼形容那些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公司。
起先他盯在美国公司上,成绩不错,鲜有败绩,但是动静都不大,因此在投资界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到2010年后,他发现很多中国公司水分更大,而且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公司和美国投资人的沟通非常少。于是他专攻中国公司,到2012年,他唱衰或者做空了十几家中国公司,造成这些公司或者被摘牌,或者股价暴跌,香橼和莱福特自己从此名声大噪。
概括起来,浑水和香橼的战术同出一辙。
首先,它们到处寻找那些有问题的、或者财务不清不楚的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然后雇人收集证据。
接下来它们同时做两件事情,一方面它们自己写唱衰这些公司的研究报告,另一方面它们雇用一些操盘手做空这些公司的股票。当然,其他一些对冲基金也会参与。一旦卖空这些公司的股票后,它们还需要在股价非常低的时候大量买进平仓。当然这样就有风险,因为它们自己大量买进后,股价会上涨,最终吃掉自己的利润。因此,它们接下来必须做第三件事,保证没有人愿意进场。
第三步: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集体诉讼。一旦这些中国公司被做空,原有股东自然蒙受了损失,如果公司没有问题,这些股东只能自认倒霉。但是,如果是因为上市公司做了假账,或者没有遵守美国证监会的章程办事,那么就会有律师主动找到这些亏了钱的股东们提出集体诉讼。这种事情美国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会遇到。费用一般由律师所预支,如果诉讼成功,律师所能够分到高额赔偿。对于业务发展顺畅、现金流强劲的公司,这样的诉讼不会伤筋动骨,一般都是赔点钱和解。但是对于被浑水和香橼做空很厉害的公司,本来财务上就不是很稳健、投资人的信心又不高,被集体诉讼后就如雪上加霜,大多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这第三步不用浑水和香橼自己去做,自然有嗅觉灵敏的律师专找这些因为财务不清不楚而导致股东利益损失的公司的晦气。
总体来讲,做空机构可以起到类似第三方监督机构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诚信度是目前中国上市企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虽然空头机构的最终目的是赢利,但它们的做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存在这类问题的企业起到了揭露和威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