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前国债发行是在银行间市场报价,而在国债期货推出后,源于期货市场的价格领先反应和期货市场的价格趋势预测作用,都会对国债定价产生影响。此外,国债期货的推出能够通过市场化方式完善利率发现机制,使得价格能够反映市场对于未来利率水平走势的预期。这可用于辅助判断未来国债市场和利率水平的运行趋势,从而助推利率市场化进程。
监管部门人士此前曾表示,除了国债期货,其他大宗商品包括原油期货及金融衍生品都在筹备之中。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对金融期货越来越重视。
第三个变化是资产管理市场迎来全面套保和宏观对冲时代。目前,商业银行是国债现券的最大持有机构,持有量超过了7.3万亿元,占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因此,该类机构套保需求最为强烈。与银行类似,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做国债现券交易的量都很大。
机构之所以如此热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债期货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国债期货可以方便机构投资者调整组合久期,分散风险,优化资产组合;三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往需要通过调整现货,如今只需要通过保证金交易就可以达到提高操作效率的目的,这和现货企业参与商品期货的虚拟库存相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机构投资者已开始进行套利等组合化、对冲化投资,从而使得资产配置更趋向多元化,尤其是运用在宏观对冲方面收益巨大。
以美国市场为例,该国期货管理公司(属于宏观基金)持有大量国债期货头寸。2000年以来,海外市场上做得最好的是宏观基金,由于金融市场的好和坏与经济周期相关,所以它们在投资中必须去做相应的匹配,其中利率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是最敏感的,因而把国债期货用到宏观对冲当中而获得较大的收益。
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显示波动越来越小,这是因为随着利率市场化,资金成本不断提高,这使得利率下行空间不断缩小。但由于经济低迷,这种下行伴随的是无风险收益率底部在逐渐抬高,这就造成一个尴尬的局面,即国债现货市场收益空间越来越窄。不过,这可以通过国债期货杠杆放大操作来应对。(证券时报网 黄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