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个电影节倾向的多样性,各种奇装异服的神奇人物都会在电影宫附近出现。接连几天坐火车,总见到一个额头上纹着一个巨大红色竖条的莫西干头型男人。总以为他是在崇拜印第安人,后来某天突然看到他举着个牌子在求索德伯格的电影看,才发现他右耳上那颗金光闪闪的耳钉,才知道他“性取向有问题”。
前日采访结束得早,戛纳的天气也回复了正常,不再阴雨绵绵。好容易找到点时间来享受一下。于是跟同伴拎着瓶红酒走上了码头。阳光很好,天空很蓝,大海很通透。作为中国游客免不了要拍照。但兴致永远都是被用来打断的。一位同样在拍照的老男人显然对我们产生了兴趣,搭讪了一阵,就要求给我们拍张合影。
合就合吧,谁没照过相呢?但拍完之后大叔一句话立刻让我警惕起来:“我上午看了《烛台背后》,真的很好。”索德伯格的这部电影是讲同性恋的!他该不会是把我们哥俩当成边缘弱势群体来关怀了吧?看看手上,也难怪他产生这想法。正常的俩大老爷们,谁会坐到码头聊天晒太阳,还拎着瓶该死的红酒!找啥情调呢?
索德伯格这位大师也是个奇葩。在全世界都找不出几个像他这样的既能拍商业大片又能拍文艺电影,还都拍得不错的分裂导演。这次的《烛台背后》不知道是不是个幌子,反正他说自己可能拍完这个就退休。平心而论,道格拉斯和马特·达蒙演绎的这段美国已故钢琴家李伯拉斯的爱情故事相当唯美。只是,它的出品方是HBO,这就意味着这是部电视电影,跟奥斯卡基本上不会有关系,最多只能去争明年的艾美奖和金球奖。
或许真的是要退休了,索德伯格才会来戛纳。因为他的处女作就在这里得到了金棕榈,这次带作品来,也算是有始有终。而且,与那部著名的《性·谎言·录像带》一样,这部《烛台背后》其实讲述的也是一个谎言与性的故事:钢琴家李伯拉斯到死也没有承认自己的性取向,一直在说谎。
有意思的是,昨天看完电影回酒店时路过一家玩具店,门口贴着《烛台背后》的海报,在海报旁边,却摆了一个小巧的长鼻子匹诺曹。(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