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4日以来,沪指春节前上涨了近25%,而春节后至今又调整了近10%,加上连日来长阳与长阴的频繁切换,不少投资者直呼“赚钱太难”。随着年报分红陆续兑现,获取稳定的分红收益成为当前市场中又一大热点所在。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红股与股利将随着除权除息而被“清零”,能否最终获利依然取决于个股能否继续上涨。
最近三年来,沪深300指数累计跌幅接近30%,恐怕再高的股息率也难以抵挡如此的跌势。以“石化双雄”为例,年报、中报持续分红不间断,而中国石油近期接连创出历史新低,中国石化从2010年至今下跌近50%。其间,两市共有997只个股连续在年报期派现,而能够同时在二级市场中获得绝对收益的仅有195只,真正做到了派现上涨两不误。
观察发现,在上述195只个股中,大消费概念占据了绝对主流,来自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电子信息、餐饮旅游行业的个股占据了近半数。在过去三年的年报期,片仔癀每股税前派现0.7元、0.7元、0.8元,涨幅高达186.15%;洋河股份每股税前派现1元、1元、1.5元,上涨100.35%;广联达每股税前派现0.6元、0.5元、0.5元,上涨27.06%。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也正是大消费概念逆周期特性得以发挥的时段。
Wind统计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中,全部A股净利润累计增长58.69%,除医药生物稍逊外,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行业增长了350.43%、171.48%,家用电器、餐饮旅游行业也都接近翻倍。可见分红派现与稳定成长相辅相成,最终获得收益似乎一个都不能少。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对本报记者表示,净利润与现金流是上市公司派现的硬性指标,两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稳定的业绩、持续的成长是上市公司派现的基础,这也正是考量股价认同度的重要因素。当然在某些时候,由于上市公司对分未分配利润不知该做何用,无法找到获取更高收益的渠道,也会因此进行派现,但这得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存在不确定性。此外,也有不少公司因业绩无法在股价上进行体现而派现,这就属于无奈之举了。
在经历了2012年的业绩回落之后,化工、综合、商贸、交运行业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单季净利润增速回升势头明显。而在上述195只个股中,目前发布分红预案(含等待实施)但尚未实施的个股仍有154只,华域汽车、格力电器、兴发集团、北方股份等多只个股均来自盈利回升行业,且股息率相对不低。海通证券亦指出,在业绩预期兑现后,关注高分红收益时,成长股仍是获取长期综合收益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