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与上证指数“冲高回落”的走势相比,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去年12月以来则一路震荡上行,创业板指数昨日盘中更是创下了近两年新高(994.27点)。落至微观层面,前述遭抛售的个股大多也是今年以来的强势股。以网宿科技为例,公司股价今年以来飙涨131%,在此背景下,包括公司董事、副总裁储敏健在内的四名高管近期随即高位抛售了逾百万股,合计套现3000余万元。
相较于一些高管、财务投资者借股价高位之际抛股获利,近期“减持大军”中已频繁出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至少已有10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套现自家公司股票。而为了避免对二级市场股价造成负面影响,控股股东们几乎都是通过大宗交易在股价相对高位处抛售了持股。如华方医药便在5月6日定向减持了昆明制药930万股,而后者股价在此之前已出现了一波“主升浪”。此外,随着约定购回式交易制度限制的“松绑”,中弘股份、西藏矿业等四家公司的控股股东还通过该种方式实施了变相套现。
下“拐点”结论尚早
而在外界看来,大股东们大多对自家上市公司“知根知底”,并处于经营和管理的第一线,能最快接触到上市公司的第一手信息。在此背景下,其在股价高位时作出的套现举动往往备受关注。
对此,上述券商分析人士也表示,控股股东“带头”减持,是出于自身因素还是因为个股价值被高估,并不好判断,但这的确是一个参考指标。从历史经验来看,当指数处于阶段性高位时,一旦股东减持套现额突然出现大幅增长且大量产业资本参与减持时,往往是一个“拐点性”信号。不过,他进一步强调,尽管近期股东套现规模有所增长,但考察周期还相对较短,各路资本对行情、个股走势是否已产生分歧还有待观察。(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