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癌研究频现新进展
据自然科学基金会网站的最新消息,最新一期的《CancerCell》刊发了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该校分子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该文报道了我国在肝细胞癌干细胞标志物和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近日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确定了一个与肝癌相关的miRNA,并揭示了相关的分子作用机制。其相关研究论文已被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接受并在线发布。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学教授杨连粤,其长期从事肝脏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曾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孤立性大肝癌的概念并予以定义,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大肝癌不可切除的传统观点,这使得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得以显著提高,为大肝癌的外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据悉,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病毒中,通过与目标mRNA互补配对,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或翻译,在生物体的发育、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miRNA被发现,其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其中miRNA与肿瘤的关系是很多研究的重点。目前,研究已发现若干miRNA通过负调控基因的表达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大量肿瘤高度相关。
肝癌已成我国癌症高发病种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肝癌高发的地区,约占世界新发病例的55%,其中80%-90%为肝细胞癌。鉴于大多数肝细胞癌在诊断时即丧失手术机会,且对常规化疗和放疗的反应有限,且那些可手术的病例又面临高达50%的术后两年复发率,因此肝癌的死亡率极高。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发现和鉴定肝细胞癌。
我国的肝癌患者大部分有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史,基本发病过程是:肝炎-肝硬化-肝癌。我国有将近3000万的乙肝患者,超过1亿的乙肝携带者,在肝功能反复损害、修复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癌细胞。事实上,很多肝癌患者都曾经历乙肝、肝硬化直至癌变的过程,乙肝就像人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
统计数据表明肝癌晚期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只有7%左右。一般来说,肝癌诊断的程序是依次进行甲胎蛋白检测、B超、CT检查或肝穿刺活检,前一项查出有问题便进入下一项。但早期肝癌这个狡猾的杀手,往往能够在检查中蒙混过关。大约40%的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指数并没有升高,接着它又以肝硬化结节的外表逃过B超和CT的检查,而肝穿刺活检创伤很大,临床上较少采用。
据悉,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每年中国大约有30万人因罹患肝癌死亡。
抗肝癌概念股受青睐
今年以来,医药股自身较好的成长性成为震荡市资金抱团的主因;而肝癌研究频获新进展的消息,将进一步加剧资金炒作医药股的热情。二级市场上,抗肝癌概念股华神集团(000790)、康恩贝(600572)及丰原药业(000153)有望出现交易性的机会。(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