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9年美国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以来,就曾多次暗示日本加入这一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彼时,日本对此一直缄默其口,不予回应。因此,外界将日本的“犹豫”解读为,参加TPP将损害日本的核心利益。
2013年这一僵局发生了逆转。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首相高调宣布正式加入TPP谈判,并将谈判时间定于7月。“关于日本加入TPP一事,从菅直人政府就开始提出并论证。日本的顾虑来自于‘它很重视’的农业、投资、保险三大领域。日本看上去是一个开放发达的国家,但实际上文化比较保守,国内的‘反对势力’尤为强大,所以权衡许久。安倍上台后,推出了激进的”安倍经济学“,实施货宽松政策和将通胀目标设定为2%等经济措施,用”倒逼机制“推动国内的经济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小瑜指出。
目前“安倍经济学”已使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苗头。3月15日至17日,日本读卖新闻社用三天时间实施了一次全国舆论电话调查。其中,60%以上的被调查者支持安倍加入TPP。日本民众对于安倍的经济振兴计划寄予厚望,因此,3月11日北海道农民接连两日上街示威的声音被淹没。
美日利益的交集
所谓TPP,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一谈判于2005年6月由智利、文莱、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发起,之后得到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墨西哥、美国、秘鲁、越南的积极参与。如果日本顺利加入,这一区域贸易圈的成员将增加至12个。至此,TPP谈判国有望组成一个约有8亿人口、域内GDP总额占全球GDP近40%的世界最大经济圈。
日本政府算了一笔大帐。据估计,日本如果加入TPP自由贸易体制,汽车和电器产业将因关税撤免而获得巨大利益。目前,日本向参加TTP谈判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缴纳关税约4700亿日元,其中50%为汽车关税。但加入TPP后,日本农业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大米、小麦、牛肉、乳制品和白糖五项农产品品种,同时开放保险市场也使得日本的全民医保受到重大冲击。
但日本政府指出,虽然廉价农产品的进口会使日本的GDP减少2.9万亿日元,但TPP又会通过消费、投资和出口三个方面,使日本的GDP增加6.1万亿日元,相互抵销后,整体会为日本带来3.2万亿日元(330亿美元)的GDP——相当于日本实际GDP的0.66%。“日本的优势在于出口,主要是机电产品和汽车,加入TPP后出口贸易利于日本这些产业的发展。但判断利弊得失,不要完全依据看得见的利益,加入TPP有利于日本重新设计和调整现存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有利于日本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为破解一蹶不振的经济寻找到突破口。”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小瑜分析到。
对于美国,TPP的实施为其“重返亚洲战略和振兴经济”提供了一个平台。“现在是美国实施亚太战略最好的时机,TPP是它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借助它可以推进美国的战略意图。目前TPP条款的安排已不是关税减让,而是更多的体现非传统议题,包括: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内容。这次规则的制定对于美日两国挑战很大,但一旦达成,美日就是‘规则制定者’,因而两国在TPP中处于引领、主导地位。”张小瑜指出。
近十年,区域自由贸易区(FTA)发展迅猛,FTA条款设定越来越向高层次发展,TPP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涵盖了对各参与国间关于市场金融监管政策,包括经济立法、透明度、反贪污、金融改造、产品标准统一,甚至环保评估标准等一系列的一体化。“规则的制定将决定未来FTA的发展水平。目前区域贸易协定已从双边慢慢走向多边,最终推动多边体制的发展。以TPP为例,由最初的4个发展到目前11个,参与方越来越多,它代表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向型程度,从这个角度看,TPP在推动世界贸易体制发展具有很大意义。另外对于亚太整个区域的经济整合、全球资源配置,从这个角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张小瑜客观地指出。
中国的发展
3月26日,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如期在首尔举行。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三国自贸区谈判启动后,三国关系的稳定将是未来谈判得以顺利进行的政治基础。专家指出,未来10+3谈判,中日韩如果能达成高水平的、内容更广泛的经济合作,对于东亚整个经济的提上会有一个带动作用。
2010年,由中国主导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最初中国布局区域贸易合作的战略偏重于战略意义,而不是市场导向,因此中国与东盟的协定更多的具有战略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江林认为,“受经济发展所限,至今我们对外贸易谈判中,还不能拿出很高标准的条款安排,说白了就是还不能把很多经济利益让渡给周边的地区国家,这个时候合作安排是要受到周边牵制的。但从长远考虑,中国还是要做出全方位的地区合作安排战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一跃成为“经济巨人”。目前在发展过程中,中国遭遇如何突破“制度瓶颈”的考验,制度创新已成为解决下一步出路的关键环节。“实际上,自贸区协定的条款升级,就是要让政府让利,现在很多规则的制定都纠缠于此,像投资准入,政府采购。现在很高端的区域合作协定,已经从边境措施向境内延伸,关税只是一个边境措施。”张小瑜指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制度制约着中国在规则方面的制定。中国在国际市场还是一个新兵,体制上和观念上还没有真正完成转型。新一届政府讲到,制度红利、改革红利是我们未来发展潜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将制定规则纳入下一步发展范畴。但我们也不能因为TPP而打乱中国发展的节奏,中国一方面做好自己的区域贸易合作,不断壮大自己的经济力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东亚的合作,在东亚的经济融合基础上,关注区域外形势的发展,避免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