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中国经济重寻源动力(2)

www.yingfu001.com 2013-04-27 20:13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宏观好微观弱”的话题曾经引发诸多讨论,其中现任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十年前也曾对此展开研究。他认为,对国有企业而言,费用最大化的行为目标,使经济活动流量(GDP)在高位运行,其低效和人浮于事使就业最大化。低效国有企业的运行靠银行贷款维持,成本极高,不可持续,是产生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对非国有企业而言,效益不佳主要是由于税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出路何在?他的结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短期至多是中期的对策,是弥补GDP增长的次优选择。根本解决问题必须靠改革,其重点一是明晰产权;二是完善税收制度,适当降低税率并加强征管。”

  历史总在轮回,深化改革的呼声总是难以得到彻底回应。如今一片悲观之中,重启刺激的呼声亦起,这也是换届以来市场期待的“礼包”之一。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仍处于高位,这只是中国步入低增长时代前奏而已,如果再度依赖刺激,即使短暂赢得反弹,却会埋下长期萧条的种子,不仅使得执政者手中底牌越来越少,且留给改革的时间越来越少。

  更长远地回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三十年源自三大要素:农村廉价劳动力释放、出口带来的世界市场、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如今依赖廉价劳动力、出口、投资等拉动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将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比喻成为一株结满果实的树,那么以往俯首即是的低垂之果已经不多。要得到更多未来增长,只能付出更多努力获得更高枝条上的果实——这意味着,深层次的结构改革,将是中国不得不面临的政治宿命。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