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锐:逆转周期真的到来了么?
连续的阴跌下行(本周一再创三连阴格局,深成指甚至四连阴),已经让“IPO传闻为近期市场走弱元凶”的结论成为了彻彻底底的笑话。根据郭施亮兄的说法:首先,IPO不大可能于近期重启。自3月31日,企业自查基本告一段落,约三成企业选择中止或撤销申请。而从待排队IPO的企业数量来看,已经从原来的882家下降至近期的726家。然而,这一下降速度仍然属于高估的状态。个人预计,当待IPO排队企业下降至400家以下的水平时,才满足管理层重启IPO的条件;其次,近期股市持续走弱,IPO等敏感消息的频繁传出,利益机构的做空计划更加暴露无遗。另外,部分企业为了满足自身IPO融资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公开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也对市场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最后不难去想想,IPO从未没有在如此弱势中推出过,如果一个市场自身元气还没有恢复,就直接被所谓的传闻所吓倒,资金信心如纸薄,融资渠道谈何重启?有人会说,以前没有不等于现在没有,的确,IPO想等待2009年7月那样的“中国独立牛”时机去推出是不太可能的,但再怎样恢复发行上市的工作客观上需要市场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并且有一定赚钱效应出现。现在市场算“稳定”么?有谁会在资金交投意愿严重不足,地量频频,存量资金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情况下来申购新股?最后,若论“抽血”轻重程度的话,再融资的压力其实远超过IPO。截至目前,今年4个月A股市场再融资规模已经突破2500亿元。以去年中小企业IPO平均每家5亿的融资额来算,2500亿的再融资相当于500家中小企业IPO的融资规模。
兴业银行、深圳能源、酒钢宏兴、包钢股份、伊利股份充当了融资大户的角色,平均融资都在50亿元之上。另外有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配股再融资,驰宏锌锗一家融资就有40亿元。既然再融资开启的情况下大盘“已经这样了”,IPO再放行无非是两种情况,要么市场已经适应,根本不怕;要么是雪上加霜,现在没法成行,两种都不至于成为空头的致命武器。说IPO制度不完善,不成熟所以需要继续暂缓笔者同意,但从不完善不成熟出发,说现在重启IPO就会让市场怎样怎样,那就有些偷换概念了。其实到了今天,市场下跌和上涨的逻辑难道还看不出来么?就拿上周末到本周初来说,显然有基本面的麻烦(一季度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甚至说多方面都不及,显示复苏不确定性很强)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这种麻烦也延续到了今天上半场,本来多方想再来一次低开高走的直线反击,但中途民生银行为首的部分金融股跳水为指数蒙上了一层二次下跌的阴影;好就好在市场小周期下跌确实已经相当“过分”了,午后在地产股(万科大涨5%以上,保招金也都有不俗表现)的引领下,大盘再度出现向上反弹,沪综指出现久违的阳光,而深成指则干脆来了一根“阳包阴”。空头和多头的攻击逻辑笔者在午评也都分析过了,银行股下滑,是因为有银监会《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强调严控风险;而地产股上涨,则是因为一季度经济数据中,房地产成为了大亮点,深刻表明了“楼市越调控越上涨”的本质。不考虑深层次带来的长远影响之类,在蓝筹股分歧已定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技术面的“持续超跌”占据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