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下错棋,让腾讯获得了3亿用户的舆论支持,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腾讯的服务器还在运营商的机房里,还使用着运营商的网络,它就始终不能真正脱离运营商而生存。即使再强大的鲨鱼,依然离不开基础网络这片海水。
所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马化腾提出,开放网络建设。
这是直击底线的一着,但也给监管层出了难题。如果开放网络建设,整个国家的信息通信产业结构就可能受到冲击,国防、安全等重要领域也会面临更大风险;但如果不开放,移动互联网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越过运营商,以“免费的午餐”一寸一寸摧毁运营商的防线。
第七、政府不出手,事态将如何演变?
那么,监管者应该怎么办?
在过去的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政府为行业的重大纷争最后拍板定调。但现在,政府的出手越来越少——至少在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是如此。因为政府已经越来越准确地把握到自身的权力边界:除了对市场关键秩序的确立,以及对越过法律边界者的治裁,政府对市场干预越少,产业反而越健康。比如,在微信之事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两句话值得咀嚼。
一句话是,工信部正在“协调”各方,而不是“正在研究如何处理”。另一句话是,“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
显然,政府不准备“出手”。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人要钱,一个人不给钱的商业问题,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有自己的委屈,也没有谁越过了法律与道德底线。既然这样,你们就自己商量去吧。
值得庆幸。至少我没有想到比这更好的政府处理方式。
当然,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就是政府不出手的情况下,事态会如何演变? 1、腾讯向运营商交费仍需要谈判,但最大的可能还是会交费,差别在于交多少。值得注意的是,被放大的外部舆论走向,也将会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砝码。
2、天底下没有真正免费的蛋糕。微信商业化是必然趋势,运营商收不收费,微信都一样会商业化,区别只在于,在不同的成本情况下,它的商业模式与定价策略可能进行一些细微调整,仅此而已。
3、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用户来说,微信基础的服务肯定还是会免费的,马化腾不会傻到收费,运营商更不会傻到逼马化腾收费。那些鼓噪“免费时代将结束”的人,要么不懂,要么就是黑。
至于其他变化,大抵都已无关大局。
唯一的重要悬念,此在于此次事件对于政策将带来多大的催动。
比如网间结算这个“老大难”问题。
比如民资进入电信的改革力度,而这,将是今年工信部的重要工作,但其深度与广度,仍有待时间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