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大宗交易热情高涨。截至记者发稿时,年内共成交2047笔,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六成。溢价成交的现象也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多,但均出现在一季度内,4月至今溢价成交为零。
据Wind统计显示,大宗交易年内溢价成交共计89笔,涉及个股67只。以溢价成交价与最新价计算(下同),目前有17只个股取得了相对收益。其中康得新在1月7日以24.93元、溢价8.86%成交251万股,至今相对涨幅已达24.07%。此外,长春高新、骆驼股份、银基发展、鹿港科技均在1月18日至23日间有过连续、大幅的溢价成交,相对涨幅均超过15%。
这些相对涨幅较大的个股,溢价成交时间多集中于1月末,恰逢反弹加速时期,指数也相对较高。对此,国联证券资深策略分析师王杰表示,溢价成交总体属于利好,但在交易动机上,需要区分积极因素与不确定因素。溢价成交的频繁出现,通常可能由于购买一方有比较看好的标的股票,在短时间内想尽快到手。例如从事光学膜生产的康得新,三星的崛起可能让龙头股再迎新增长点。同时,购买方可能在看好大盘即将上涨时,手上没有筹码,通过溢价交易能快速吸筹。
而89笔溢价成交中,3月份就贡献了40笔,涉及个股24只,在一季度中最为密集。《大众证券报》进一步统计,3月份溢价成交的个股中,华中数控的相对跌幅最高,为18.11%;恒逸石化的相对跌幅也达到了16.13%;岷江水电、金牛化工、联创光电、中弘股份、庞大集团等个股的相对跌幅都超过10%。
王杰进一步表示,目前市场上有专门帮忙解禁的资金,通过溢价成交能够形成较好的市场预期,这就使解禁股更容易变现。当然,还要考虑到某些利益输送问题,尽管溢价成交,但价格双方都可以接受。“因此,在综合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后,参考溢价成交但滞涨的个股时,需要留意个股的解禁状况,以及公司的重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