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大宗交易金额环比增近三成 QFII逾44亿元逢低扫货60只个股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沪指未能延续前期的逼空行情,震荡下跌1.43%,但在此期间,大宗交易平台却异常活跃,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大宗交易平台累计发生金额460.02亿元,而去年四季度大宗交易平台累计发生金额为368.63亿元,环比增加约为24.79%,值得关注。
事实上,在一季度大宗交易活跃的背后,其一举一动备受市场高度关注的QFII席位也频频出现在大宗交易交易的买方营业部。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这4家声名在外的营业部被市场普遍认为是QFII资金的集散地,素有“QFII大本营”之称。这4家营业部共计出手276次,累计买入金额达44.64亿元,成交量为5.06亿股。
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表示,大资金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可以减少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更方便他们进行扫货,这也是近年来QFII越来越热衷于大宗交易平台的原因。
具体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一季度大宗交易出手127次,买入金额为27.11亿元,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出手5次,买入金额为5632.79万元,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出手122次,买入金额为10.27亿元,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出手22次,买入金额为6.69亿元。
进一步看,这4家“QFII大本营”今年一季度在大宗交易平台共计买入60只个股,共涉及到18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金融服务行业仍是QFII最爱,买入17只个股,有色金属、信息服务、交运设备、建筑建材、机械设备、公用事业等行业均有4只个股,而信息设备、轻工制造、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黑色金属等行业均有1只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