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正文

光伏业普遍遭遇融资难 资产证券化或成新渠道

www.yingfu001.com 2013-03-14 15:01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尽管开年以来市场形势有所回暖,但国内光伏企业绝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资金链的紧绷和严酷的融资环境将持续考验着光伏企业的承受力。目前包括国开行在内的国内多家银行已基本确定今年将收紧对光伏企业的放贷,后者未来很可能选择走电站资产证券化这条融资渠道。

  “银行抽贷的迹象现在已经很明显。”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包括国开行在内,各大银行都会限制对光伏电池行业的新增贷款。这意味着即便是大型光伏企业,也可能遭遇融资瓶颈而不会全部得以保存,未来更将考验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据本报记者了解,光伏企业现在的实际困难在于资金链紧绷和产品积压。为此,企业试图通过参与下游光伏电站的建设,进而转卖电站获取盈利,让资金重新流动起来,同时消化大量库存。

  “但由于上网电价补贴细则和年限等政策并未出台,加之对电站质量的疑虑,国内的光伏电站出售环节并不成熟,保险、基金等资本市场有实力的潜在电站业主,还在徘徊与观望。另外,进入光伏电站需要不菲的投资,对民营企业而言这也是巨大的压力。”业内人士指出,光伏电站资产的证券化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由于太阳能光伏电站一次性投入大、收益期长,但收益相对固定,这一特点非常适合证券化操作。为此,业内正尝试对已建电站实现资产证券化,未建电站则开展金融租赁。

  

  银行贷款、IPO募资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中国企业此前最熟悉的三种传统融资渠道。但受到项目回报率低、资产负债率高、融资成本高等种种问题的局限,上述融资渠道经常受阻。因此,实体经济中的项目投资回报率无法畅通地传导至投资人,风险也有叠加。而资产证券化过程将项目直接关联至投资人,项目风险打包整合独立管理,实现风险收益相对透明与可控,风险并不会在融资人主体上叠加,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目前炙手可热的光伏电站市场,只有将光伏电站的交易属性明朗化、清晰化,才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如果发行太阳能发电项目的证券,便可作为金融商品出售给个人及企业,借此筹集资金,但售电的收益肯定会流向投资者手中。”上述业内人士说。

  随着政策的完善和市场的推动,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必将成为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将推动光伏电站走向成熟的资本化和市场化运作。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