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中的股票常会出现这样的走势:在上升趋势中,股价通常随着成交量的不断配合出现上涨,即“价升量增”;而在下跌趋势不同阶段,股票会出现“价跌量增”或“价跌量减”的现象。与之对应的是,金融技术分析理论中也有“价升量增”等量价关系的表述。
美国学者诺夫辛格指出,投资者普遍具有追求自豪和规避遗憾的心理特征;自豪心理是指投资者对先前做出的决策出现良好结果时的满意感;而遗憾心理是指投资者对先前做出的决策出现不好结果时的痛苦感。他为此举例说:某个投资者证券账户仅有两只股票,其中股票A账面浮盈20%,而股票B账面浮亏20%。现在他面临一个选择:需要卖出某只股票去买股票C。他到底会卖出股票A还是卖出股票B?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会选择卖出股票A,而不是股票B。他还论证了在美国这种存在资本利得税的证券市场,一些投资者宁可被征收资本利得税,也会选择卖出浮盈股票,然而这样的行为从盈利的角度看是非理性的。诺夫辛格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析,认为投资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非理性行为,原因在于他们内心中存在心理偏差,即有追求自豪的心理和规避遗憾的心理。
诚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会影响其投资行为,最终反映在证券市场上的就是股票的量价关系。当投资者面临卖出浮盈股票还是浮亏股票的抉择时,投资者追求自豪的心理会促使投资者倾向于卖出浮盈的股票。比如,经过长时间的横盘整理,很多股票的原先持有者暗淡割肉而被洗盘出去,新的投资者在低位接盘。
当主力资金开始拉升该股,则股价开始上涨并吸引新的投资者不断地买入,这些投资者和主力资金便成为该股的需求方。然而随着股票价格的上涨,一些相对低位建仓该股的投资者账面出现浮盈,而这些投资者追求自豪的心理会使他们倾向于卖出该上涨的股票,并成为该股的供给方。于是在该股价格上涨过程中,供给方和需求方力量都充足的情形下,该股的交易必然活跃,其结果就是成交量不断地放大,也即产生了技术分析理论中所讲的“价升量增”的现象,而且是价格上升引起的量增。如果股票价格上涨,但是没有得到成交量的配合,那么该股价格就会反转,这也符合技术分析理论中的“量价背离”原理的描述。
既然上升趋势中的股价走势符合“价升量增”的原理,那么下跌趋势中的量价又将存在怎样的关系?“价跌量增”还是“价跌量减”,这得视情形而定。
观察一些处于下跌趋势股票的走势图,时常会发现在股价下跌的初期,可能会出现股价放量下跌的情形。这通常是由于出现一些利空消息,引起了一些消息灵敏的投资者抛盘,然后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激发了其他投资者的卖出行为。由于短期内卖方势力过于强大,因此引起股价大幅下挫,于是在股价下跌趋势初期出现“价跌量增”的现象,而且是由于卖出股票的量大引起的价格大幅下挫。
在下跌初期遭遇价格放量下跌之后,很多股票就会进入价跌而量减的阶段。而“价跌量减”这一阶段就是在投资者规避遗憾的心理作用下发生的。投资者在股价大幅下跌的初期如果没有卖出行为,那么规避遗憾的心理特征使得投资者倾向于不舍得卖出浮亏的股票,他们希望有一天股票价格重新上扬,甚至变浮亏为浮盈。结果就是伴随着价格的下跌,股票的卖方力量的减少,而处于下跌趋势的股票也很难吸引新投资者的介入,于是在股票买卖双方的力量都不大的情形下,该股成交不会活跃,并出现“价跌量减”的现象。
金融技术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价格、成交量和完成量价关系所用的时间。可见量价关系在技术分析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证券市场上的操作实践,投资者不仅应该知晓“价升量增”等量价关系,更应该知晓这些量价关系背后的原因。诺夫辛格所提出的投资者具有追求自豪和规避遗憾的心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析股票走势的量价关系。这意味着投资者要想在证券市场上获得满意的回报,不应该忽略自身以及其他投资者具有的这种心理特征。